
[汪云飞简介]
汪云飞,江西东乡人。1961年6月生,1977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教学和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业余坚持文学和新闻写作,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选载新闻、言论、摄影作品300余篇,小小说200余篇。《小小说选刊·作家存档》《微型小说选刊·当代微型小说百家》等刊物先后对其做过介绍,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小小说读者》杂志全国首批百名签约作家之一,出版有小小说集《离婚的理由很简单》。
汪云飞印象
文/
枚庸
从东乡回到南昌,就想着为汪云飞老师写下点什么文字。因为在东乡的这几天,汪云飞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让我想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离他更近了些,更多的,像一个朋友。
认识汪云飞老师,是在去年七月的“江西省微型小说高端论坛”上,那时候其实已经读过他很多作品,只是一直没有正面地接触。汪老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人很质朴,待人很热情,于是,我们很快就聊得投缘。那次笔会,得到汪老师送的小小说集《离婚的理由很简单》,他得知我在小小说作家网江西版做版主,对网络很感兴趣。之后,我接到他的电话,说他看了小小说作家网,看了我的博客,并表扬我们在网络上为江西小小说发展所尽的一份力。这话让我感到很惭愧。
第二次见到汪老师,是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江西小小说作家联谊会·棠阴笔会”上,在东华理工大学的门口,我代雪弟去接外地到抚州的文友,远远地看见他,突然有种亲切感,忙上前握住了手。那一次笔会,我们恰好住一个房间,于是那夜聊到了很多东西,他告诉我做文和做人的道理,文如其文,告诫我要老老实实地打好基础,不要急功近利,写自己喜欢的,不要受外界诱惑的影响等等。
之后的“奉新笔会”“罗家笔会”上,都能够看到汪老师的身影,而且随着接触得越来越深,我越加佩服起这一个在笔会上,整天拿着相机或者摄影机,让人摆各式各样的造型,自己拍个不停的长者。他是快乐的,那种纯粹的快乐,活像一个老顽童,给人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可以说,此刻对汪老师已经不是当初的那种敬畏,更是一个朋友,忘年之交,年长的朋友。于是今年五一,才有了去东乡拜访的打算。说是拜访,实则是添乱,给他短暂的假期增添了许多麻烦,现在想想,还是很不好意思的。但汪老师很热情,我们刚下火车,便被拉着去吃夜宵,朋友相见自然少不了酒,不胜酒力的汪老师,还是喝了有三瓶啤酒,酒,有时候也是感情亲疏的反映,我通常这么认为。
之后的两天,汪老师一直陪着我们到龙虎山、佛岭水库、舒同博物馆等地游玩,一路既做导游,又做摄影,忙忙碌碌的,都是为了我们,有时候看着他那一脸的疲惫,总有些不安,对于一个长者,能为我们如此的上心,实属我们这辈新人的大幸,我很幸运地就碰上了这么个老朋友。
汪老师是没有长者的架子的,对我们很亲近,所以同行的凯元很快便也与他熟识了,并开始叫老汪,我想,这一句老汪里,是没有半点不礼貌的,更多的,只是亲近。汪老师是直爽的人,有什么说什么,这样的性格,得罪很多人,也交来许多真朋友,纯粹的生活,应该是真的很快乐的。
我记得这几天听得汪老师说的最多的话,“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过如此”。其实,什么事情都是那样的,在别人看来很好的事情,那些所谓的名利,所谓的财富,也许有一天得到后,在自己看来,也就不过如此。我想,这也就汪老师待人还如此平和,踏实纯粹地生活的原因吧。
汪云飞,很好的一个人,我会把他永远当作一个很好的朋友,同时,他还是我的老师,一个值得我一直去学习的老师,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闪光的东西,如果我在他的这个年纪,能像他那样对待人情世故,或许,我也便满足了,写下这些,是对汪云飞的印象,也是对自己的告诫,作一镜,常照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