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坚持的文学之路
——访我校青年作家水利系贺强同学
贺强,笔名枚庸,1987年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现为南昌工程学院水利系06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水之源文学社社长。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小小说作家网江西版版主、小说网专栏作家。代表作品有:《永新往事》《漂泊的清风》《梦里风起花落夕阳斜》等,已出版有散文集《又是一季花开时》。
一个生于80年代后期的阳光派大学生,却被称为了“忧郁王子”;一个谈吐里充满了自信的大学生,却用忧郁的笔调抒发出内心的情怀,以这种特别的方式默默担负着社会的责任。他的网名叫做“阳光里的雨”,关于这个名字他给我们做了这样的解释:“一般情况下,有阳光的地方都不会有雨,但是雨可以藏在阳光里。我的外表可以很阳光,忧郁藏在了心头,忧伤是内心的特质。”忧郁是肩负责任、若有所思的表现。一个年轻的作家,以自己对文学的追求,对梦想的坚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着希望的蓝图。
为坚持一个梦想而努力
“做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他用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他过去的奋斗与成就。成功肯定是要付出许许多多努力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但付出不一定会得到收获,要想有收获就必须付出。
小时候的他是一个很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他参加过各种竞赛,获得过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市一等奖,初中语文、物理竞赛市三等奖,高中信息技术学奥林匹克市三等奖等好成绩。一直到高考,他仍然不移学习的路线,同样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1999年,正值初中一年级的他在《赣南广播电视报》上第一次参加了征文并获得了二等奖。从那时开始,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同年他加入了中学文学社。初二的时候,一股“韩寒流”冲击了许许多多的青少年,贺强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他开始向往韩寒那样的生活,于是他开始写自己的小说。
真正走上文学的道路是在他高二担任中学文学社社长及刊物主编时,写了大量的文章。高中的学习比较忙,但是在忙碌的学习空余,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出了许多的作品。坚持着自己的文学梦想,一直陪伴着他来到了大学。贺强说,大学对他来说一个机遇,在大学有比较宽松的环境,有更多时间让他在文学道路上发展。尽管如此,他也特别提到在大学学习非常重要,要追求梦想就必须牺牲更多的娱乐时间,这样才能兼顾到学习与梦想。
把握每一个机遇
在谈到机遇时,贺强笑着说道:“每个人都是金子,发不发光还要看它放在哪里。”他的成功很大程度决定于他是一个善于把握机遇的人。
在网络上以自己的文字闯荡多年,让他有幸成为了小小说作家网散文版、江西版版主,这让他结识了青年评论家、东华理工大学的雪弟老师,可以说后面的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通过雪弟,贺强又认识了郑允钦、刘国芳、陈永林等江西省内的文学名家,从而有幸以一名作家的身份参加了江西省微型小说高端论坛和“千年锦江”万载全国文学笔会等会议,从中建立了广泛的文学关系网络,这对他今后的文学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使年轻的他对文学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升到了社会精神的层面,使他的文学赋予了社会责任感。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文字来更好地反映社会,让人们反思,让人们看到自己的文章后还可以想到更多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文学。
贺强在文学界建立广泛的关系网络的同时,2006年的11月份,远方出版社为贺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他收集了多年来优秀的散文,由出版方出资,于2007年7月在全国部分省市出版发行了散文集《又是一季花开时》。这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他文学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
成长的礼物——感恩的心
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充满着挫折。贺强的两次高考都给了他出乎意料的结果,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但是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他两次高考的作文成绩都是满分,说到这里他要感谢他的老师给了他动力,让他在最后证实了自己的实力。贺强能够如此执著地追求着文学梦想与他的家庭和他的父母是分不开的。他一直与父母保持着一种朋友般的关系,父母给了他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有了更多的选择,让他变得自强自立,更早地适应了社会。所以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他对父母充满了感激,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位朋友。
寄语
每一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潜质,特别是对于在大学里的一些文学爱好者们,贺强在这里对他们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只要有文学梦想,就要坚持不懈地为了这个梦想去努力,而且要专注于一个梦想,这是他的原则。另外他特别强调了在文学方面的学习。任何一位画家都是从临摹开始,文学也是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作品,才能从中得到提高,正所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用最真实的语言写最真实的事”,这是对文学爱好者提出的希望。
“用一生去诠释我的文字里想”,这是他的信念。
(原文刊载于《南昌工程学院报》2007年12月3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