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家风范
文/ 枚庸
我们在形容一个名家的时候,总喜欢用一个词,那就是“大家风范”。可是,这大家的风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风范呢?我一直在心里存有疑惑,于是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寻找解释。找不到相关解释,只有“大家”和“风范”两词的分开解释,“大家”指著名的学者专家等,“风范”指“风度、气派”,合在一起也是模糊的一个概念,让人很难捉摸。
从懂事开始到现在,也经历过一些人和事,也曾遭受过一些挫折,也曾遇到过一些贵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曾受人排挤过,也曾被人鄙视和辱骂过,当然,也有人给过鲜花和掌声,也有人投来过羡慕的目光。就自己个人而言,始终无法做到戒骄戒躁,在名誉面前总是有些轻浮和傲气,在羁绊面前总是有些自暴自弃。在意的东西太多,失去的东西就更多了,可惜,又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失去。
今年是一个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似乎比往常任何的一年都要多,而这一年,也让我看到了更多,明白了更多。有时候看别人的处世,就像是在审视了自己,难怪唐太宗会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多了人做事,慢慢学会了该怎么做,要怎么做。见到过一些名家,尝试用一种名家的姿态去生活,自然,很难,自己还是俗人一个,态度却变了。
不过说实话,这一种风范,绝不是学能学得来的,有时候,它来源于一种内心的淡定,你怎么去做到不在乎常人说在乎的,看惯别人所看不惯的。我想,这心境恰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境界了吧。而自己,曾那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曾那么在意一个徒有的虚名,相比之下,就显得更加卑微和渺小了。
谈到大家风范,就要说说对人的态度,还记得一个很久以前听过的故事,古代一哲人掉入河水中,岸上一农夫,哲人呼救,农夫见死不救,幸好学生及时赶到,哲人得救。不久之后,农夫掉入河水中,急忙呼救,哲人及学生赶到,学生说不救,而哲人说:“我们若见死不救,不就和这农夫一样了吗?”有人说这个事故具有不合理性,比如农夫不救哲人的原因显然是因为他不会游泳。而我看到的,不是这个故事本身,而是告诉我们的那个哲理。
如果我们是那个哲人,会不会救这个农夫呢?我想是我,也许还要考虑考虑。可是为什么哲人会毅然决定要救呢?这或许就是大家风范。不管别人怎么对自己,自己用同一种方式去对待旁人,这就是一种单纯的做人原则,没有恩怨,没有轻视和嫉妒,对则做,错则不做,不失为一种大度的气派。
而我们又有几个人有此风度的呢?常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耿耿于怀,常常因为一些简简单单的事情,就猜忌度人,把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都搅得混混浊浊的,这样的人,即使已经有些名气,却怎么能有所谓的“大家风范”呢?如此看来,有一个所谓的“大家风范”并非仅仅是一个著名学者专家的风度气派那么简单,而在于究竟要怎样的为人。
大家风范,就是那种平易近人,帮助弱者,助人成长的气派,就是那种看惯世事,宠辱不惊的大度。朋友跟我说,大家风范是那种承受了太多,经受了太多,背负了太多之后悟出的禅道。其实,到现在我也慢慢发现,苦痛和磨难带给你的,更多的确实是一种处世的坦然。
这一种风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领会,也许,就是到闭上眼睛那一刻,也无法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可是,那一刻,一定能做到泰然淡定,一定能放下很多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东西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