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我走入别人的视线

(2007-11-26 22:25:47)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文学/原创

枚庸

评价

做人

分类: 日记随笔
当我走入别人的视线 
   当我走入别人的视线,才真正发现,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路还长着。
        ——枚庸
 
    说起来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自己已经开始走入他人的视线,开始有人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尽管只是粗粗地打量。一直很羡慕公众人物那种受人瞩目的感觉,也曾虚荣地追逐着自己的名利,幻想着被人熟识。我以为,那会是一种非常好的感觉,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当有一天,你真正走入了他人的视线,就会有种种的评价出现,或好或坏,面对着这些言论,你的心情就会随之变化。不过话说回来,这样更考验了一个人的心理,面对表扬夸赞能不能做到不骄傲,面对批评指正能不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都是自己需要面对的,自己要做出很慎重的选择。
    现在也算是走入了一些人的视线,时常有朋友跟我说,谁谁谁又看了你什么文章,谁谁谁又在我们面前谈到你,谁谁谁又向我们推荐你的文章,谁谁谁又怎么怎么评价你。刚开始听到这样的话时,我还是很兴奋的,仿佛有种做名人的感觉了。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言论出现,我开始发现很多批评出现在我的百度贴吧里,出现在我的博客回复里,甚至直接加我QQ来批评我,当然,对于这些批评我大多是赞成的,而且,从这些中肯的批评里,我开始发现自己真的还有很多不足,真的还做得很不够,路还有很长,需要脚踏实地步步前行。不过我还是想说,有些批评是针对我个人的,带点人身的攻击的,我还是心里不舒服,你可以骂我的文章,骂我写的东西,但不能骂我的人,因为我毕竟没做什么太过分的事,只是写了点文字,也许有时候有些虚荣罢了。评价中自然也有些表扬的东西,看到这些还是有些欣慰的,毕竟有人赞同对于自己来说,更多的是鼓励,我也时时提醒自己,要认清自己,你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人,日后的努力还要很多,切记不能自满不前。
    欢迎更多的人关注我,对我的文章提出批评,我都乐于接受,也请大家相信我,我会继续努力,一步步攀沿!
 
以下是摘自枚庸百度贴吧的一段批评文字:
    我感觉枚庸的文章之于中学生来说还是不错的,我看了之后也是觉得还算说得过去,但是结合中国广大的作家的水平来说,始终是不及他人辞藻的华丽。 
    中国的文化之于中国,是因为它精神上的意味,例如国画,注重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枚庸的文字已经达到了国画那种飘然的境界,对于现在的网络作家的胡编乱造来说,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他没有追求暂时的名利,用一大堆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文字来提升自己的人气,对于采用这种作法的人,肯定也就没有人去评价他的文章的好与坏,因为这些文字本来就是一大堆垃圾。  
    上面说,枚庸的文字达到了国画飘然的境界,这一点使他不同于其他所谓的网络作家,但也是他的缺点。他的文章具备国画的外表(也就是缥缈的形态),却没有具备神,也就是没有主题。任何一篇写景或抒情的文章,都该怀有一些作者当时的心态,这一点从文章的只言片语上看出,或者作者直接给出当时的心境,而枚庸的文章采用的是什么,是大多数中国作家采用的一种手法,用通俗的语言讲,是“弯弯绕”,而这种手法练的却又不是很高明,例如于秋雨,他就能使所有描述性的文字,浑然天成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枚庸或许并不适合中国大多数作家采用的华丽的辞藻,而应该用自己的文字去记述自己的感触。你不如问问他,那些辞藻是在写文章时自然流露的,还是自己在写完文章后加上去的?如果是前者,那么他的文笔还需再加以训练;如果是后者,我边希望他换成我所说的,用朴实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心境。因为写文章不是要让它变得好看,而是要叙述自己的故事(或心情)。
 
以下是摘自曼倩博客里写我的博文:
    认识枚庸是我参加宜春笔会的一大收获。他是一个年轻、帅气而颇有才华的学生。一叶心萍给我介绍枚庸的时候,说他高考作文得满分,是一个专栏作家、网络写手、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散文集《又是一季花开时》,这让我对他佩服不已。
    宜春笔会的时候,我们一同爬明月山,我就像一个小孩子,只顾自己快乐地游玩。而他对人、对事想得非常的周全。我一心要往上爬时,他却在惦记在半山腰等我们的几位老师。这让我感觉到他的身上有很多80后的年轻人不具备的优点。
    我读过他的博客,写得非常的优美,但是字里行间经常渗透出一种无法言传的忧伤,也许这是很多写作的人共有的特质。但是他的忧伤一般不会带到生活中,生活中他是阳光、帅气的,和他相处,让人感觉非常的舒心。
    宜春笔会后,我加了他的QQ,只要网上有不懂的问题,找他准没有错。面对我有点弱智的问题,他百忙之中,总是会耐心地解答。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前不久去参加棠阴笔会。我就知道他们有专车去,但是他在南昌,我在高安,再说好像他们也差不多坐满,就没有打电话给他。没有想到晚上十点多,他打来电话,让我乘车到南昌,和他们一起去抚州,我说,我们高安的客车在洪城大市场停车。他说,那里离他们学校很远,不过没有关系,他会让他同学来接我。虽说后来我怕他的同学去接我太麻烦,而且刚好奉新的老师有车,就搭乘奉新两位老师的车去了抚州,但是我还是非常感谢他!
    有这样一位朋友,真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周末流水账
后一篇:心情烦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