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 山水画 太湖石 瓦爿墙 宁波博物馆
标签:
宁波博物馆王澍山水园林太湖石瓦爿墙杂谈 |
分类: 专业 |
《时代建筑》09年3期有王澍一篇文章“自然形态的叙事与几何——宁波博物馆创作笔记”。文章一如其叙事风格(“哪一天”——记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日记):不急不躁,断断续续,娓娓道来,似乎也受“曲折尽致”的园林“情趣”影响。
文章主题是宁波博物馆,但尽说些山水、山水古画、太湖石、园林、旧砖瓦,似乎浑不搭界。
王澍写道:“明清园林,趣味不高,样式老套,意义迟钝到几乎没有意义。”这是他年轻时对苏州园林的成见。记得陈丹青也说过相同的话:年轻时竟然对近在咫尺的苏州园林如同畜生般地浑然不觉。当然南方的陈丹青比北方的王澍说话直接而不留余地。
王澍设计建筑不多,但每幢房子必亲力亲为,初期想法大多来自苏州园林,这次的宁波博物馆亦不例外。文章由中国古画说起,再道太湖石,落脚在苏州沧浪亭,最后坚定地要在宁波鄞州新区,几位国中“大师”的政府工程边建一座大山。
这座大山低于 24米的限高,因为形体单一,让人仍觉庞然大物。大山的外墙面采用其惯用的收集来的旧砖瓦(几十种青红砖瓦),其称为“瓦爿墙”,他说是当地村落民居的传统做法(我似乎有点印象)。二分之一的砼墙面采用竹条模版——由图片感觉似有大山味道。
作为新疆长大的建筑师,早年应该是不熟悉江南之地的,更不要说苏州园林。他自己说是受童寯老先生的《江南园林志》的影响,2000年以后他每年至少要去苏州三趟,专观园林。我认为他毕业离开南京后,久居杭州,耳濡目染,使他渐渐迷恋江南人工山水,《江南园林志》只是理性的触发。
记得大学末期,我们实习到苏州,当然是看园林,我对大同小异、尺度紧张的大小园林也是无甚感觉,后来也是被童老先生的文字勾起对园林的浓浓兴趣,同时也发现杭州也不乏此类园子,只是散落在西湖四周,不显不露罢了。
王澍对建筑的理解、构思、画图、建造应该如同其文字的叙事风格,苦苦思索,有节有理,步步进逼,虽然有点自圆其说的味道,但其孜孜以求的韧劲,令人敬佩。这次通过国际竞标夺得宁波博物馆,应该说得益于其早些日子在浙江盖的建筑物,其中当然离不开宁波美术馆对政府官员的印象。
文章的开篇照例列出了“作品介绍”,但出格的是列出了施工、监理甚至工匠的名字,这是对人的尊重,尤其是对体力劳动者的尊重(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建筑师职业道德所欠缺的)。——这也是其成果常常会有“既在理据之内,又在意料之外”惊喜,这份惊喜由工匠带来。
只是看了文章,不能更具体地谈,哪天去实地走走,回来再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