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2007-02-24 19:45:19)
分类: 城记
        提到大明湖的李公祠,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但说起大明湖的稼轩祠可能大家就知道了,但也应该不算太熟悉,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偏僻了。它位于大明湖南岸遐园的西侧一个僻静的角落。虽说大明湖的南门为正门,但近年来这个门逐渐变成了象征意义的正门了。由于大明湖的景点较多的集中在北岸,中间隔着一个湖,我最近几次来大明湖都没有涉足南岸,对于稼轩祠,只在很小的时候来过,现在几乎都忘了南岸还有这么个地方。
        这次来大明湖,从历下亭坐了到南岸的游船,下来后偶然发现了南墙上的一块影壁,才又找到了稼轩祠。
        稼轩祠是为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于1961年由李公(李鸿章)祠改建而成,资料中都记载稼轩祠占地14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但我只能游览到两进院落,面积也远没有那么大。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虽然藏在角落里,但一看到这过街影壁,就知道它对着的房子是个大宅门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果然是辛稼轩纪念祠,也就是李公祠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大门上精美的雀替和墀头雕花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大门屋脊上的精美砖雕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门枕石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进大门后的第一进院落,院中为太湖石,两侧为前出厦的厢房,北面为三开间的二门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进入二门,就来到第二进院落,正对着的是祠堂的主建筑,为前卷棚后硬山的三开间正厅,厅内是辛弃疾铜像(按照此布局,原先供奉的应该是李鸿章),院落两边是游廊。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祠堂正房屋脊上的砖雕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祠堂正房的东西两边还有耳房,看起来也不错,怎奈是人家公园的办公场所,不让进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想凭着侥幸心理偷偷潜入看看,哎呀妈呀!大狼狗一只啊,虽然是拴着,可叫唤起来,那叫一个甚得慌!只好出去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出了门,看见大门外西边一堆石头,不用说,这是李鸿章被从这里扫地出门后,连老李的铺盖卷也给扔出来了。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这个蟠龙碑头上有“纶音”二字,不知何意
 
大明湖畔李公祠(稼轩祠)
这个石碑让我给立起来了,上面写的大概是光绪皇帝表扬李鸿章的话,字太多没细看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要问了,辛弃疾是咱济南人,能文能武的大英雄,济南给他立祠堂纪念是应该的,可这卖国贼李鸿章和济南有啥关系啊?怎么居然在济南立祠堂呢?这话就长了。
        李鸿章和辛弃疾还真有一点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李鸿章也是能文能武。他科举出身,曾任翰林院编修;追随曾国藩,创建了淮军,后又办洋务,组建北洋水师,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他的主要罪状就是在南方镇压太平军、北方镇压捻军;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不过这是我们现代人的评价,清王室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李鸿章死后,老佛爷和万岁爷哭的和泪人似的,老佛爷说,李鸿章同志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镇压太平军等叛乱势力,挽狂澜于既倒,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遂决定:在李鸿章同志生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兴建祠堂进行纪念。因为李鸿章曾经在山东剿灭捻军,因此就有了我们济南大明湖畔的李公祠。
        其实这倒也不过分,毕竟人家老李是为了大清朝拼命,但对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这事,好像老佛爷也没有过分怪罪李鸿章,反而是朝野上下都认为李鸿章太不给中国人长志气了,最后逼着李鸿章离任直隶总督。也不怪别人骂他,这李鸿章也确实是太窝囊了吧,割地赔款这种卖国行径也干?换了别人去日本谈判,还不得让小日本给咱割地,向咱赔款!
 
        这李鸿章卖国的事过去好多年了,也不谈了,可眼下我又看出个事儿来。不管是叫李公祠,还是叫辛公祠,现在都是人民的,怎么还不让看全了,还弄只狗看着门?
        我当时尚不知道祠堂后面还有一进院落,今天看到网上一篇文章(就是老残兄写的)才知道,“后院更为讲究,正房为二层临湖楼,两侧为逐渐升高的半壁游廊”,但我看当时拍的祠堂照片,却没有看出祠堂后面有二层临湖楼的痕迹。这么好的景致没看到固然可惜,更可惜的是,怕这第三进院落悄无声息的没了。老残兄曾亲眼看过这第三进院落,他比较有发言权,正好老残兄今天回来了,可以向他请教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