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闲话坊 |
每到清明,就会想起杜牧那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记得这首诗后来被谱上了曲,上学时老师还教我们唱过,曲调应了诗意,悲凉无比。
看到亲子的回忆清明节征文,思绪不由回到了小学时代。那时对清时节和现在的想法太不一样,是非常企盼的,因为那对年幼时的我来说清明相当于一个郊游踏青日。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去革命烈士陵园给先烈们扫墓。
清明节的前几天,就开始在妈妈的帮助下做花,妈妈手很巧,会做特别漂亮的菊花、芍药花,需要准备的道具也很简单:剪刀、几张白纸黄纸、铅笔、铁丝就可以了。时间充裕的话再找点竹竿或木棍扎个小花圈,不充裕就做几朵小花,别在胸前一朵,拿手里一朵去参加祭奠活动。
清明那天,必定是要吃几个白水煮鸡蛋的。听说那天吃了鸡蛋的孩子会特别的聪明,于是,平时不爱吃鸡蛋的我那天不用父母劝,很自觉的吃鸡蛋,并带着几个去扫墓。
每年的清明,都系上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三四里路到我们那附近一处烈士陵园。各班都会挑一名同学打着少先队旗,来到烈士墓前,献上手里的花,然后听一些老革命前辈向我们讲述革命先烈们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故事。手里必定是带着本子和笔的,要记录下前辈们讲的英雄事迹。还会有学校的优秀同学代表同学们宣誓讲话。
回到学校后,革命烈士的事迹会让我心潮澎湃许久。首要任务就是写一篇向革命烈士学习的文章,那时的理想很简单也很崇高,就是长大以后也要保家卫国。
很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已经奔三。每到清明,依然看着小学生们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清往烈士陵园扫墓。这种爱国主义教育一代代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