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贝与生俱来的发展需求(转载)

(2006-08-12 00:37:00)
    当宝贝突然无端地哭闹,你考虑到了所有他可能哭闹的原因,但是你依然没有办法让他安静下来。当你一切的努力都无效的时候,你会想到这是因为秩序感错了吗?

  秩序感错误引发宝贝哭闹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威望,蒙台梭利把儿童看成是爱的源泉。作为一位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她对儿童的精神世界有一种深刻的观察。对儿童的心灵、生理的特殊需要,敏感期的研究,为我们后来的研究者在探索儿童个性发展指明方向。

  在0-4岁的秩序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秩序感有自然的天赋感受。她以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秩序感对儿童的发展的重要性。

  故事内容的发生发展是这样的:一个母亲抱着一个大约1岁多点儿的孩子,由于天气热,母亲将自己的外衣脱掉,顺手搭在手臂上,再去抱孩子,可孩子突然大哭起来,而且哭声越来越响亮。这位母亲不知所措,试图让孩子安静下来,但都无济于事。蒙台梭利观察分析,认为这是一种无秩序的变化引发了孩子的啼哭。于是,她指导孩子的母亲,试着将外衣重新穿上,结果母亲的外衣一套上,孩子立刻安静下来。孩子自认为衣服就应在身上穿着,而不应搭在手臂上,母亲把衣服搭在手臂上导致了孩子眼中的秩序感发生错误,于是引发儿童发脾气,产生啼哭。

  秩序感是宝贝成长的发展需求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当成人带6个月的孩子换个新环境,他就会哭闹。因为孩子对环境的认知是整体性的,只有在整体明确的环境下,孩子才有可能引导自己有目的地活动,而整体环境的改变,则使孩子无法建立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认知,导致他的秩序感发生变化。

  秩序是生命的一种要求,当儿童内心得到满足时,就能产生真正的快乐,反之,杂乱无序则可能成为儿童发展的一个障碍。这里讲的秩序包括:

  从出生发现儿童的生活规律,正确引导中确立秩序性的作息时间;固定的空间物体的位置;儿童自己生活中所需的物品如:睡觉的床,吃奶的奶瓶,游戏地点,洗涤用品……

  父母应帮助孩子建立环境与自己的关系,使孩子较快地熟悉环境,与周围环境建立友好、信赖的依存关系。

  秩序感是宝贝数学心智的表现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秩序敏锐的感受性和具备精确的结构性,就是数学心智的一种表现,正是儿童具有数学的心智,导致他们长大之后喜欢数学。因此,在儿童期数学心智最显著的两个表现:一个是秩序感,另一个是精确性。还有儿童逐渐对社会准则、习俗、民风行为习惯、规范动作等构成的秩序,使儿童内心与外界和谐。

  尊重并培养秩序感的策略

  作为成人应尊重儿童自然的秩序感,同时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秩序感。2-3岁是培养儿童秩序感的关键时期。秩序感的建立需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完成,因此,父母要注重锻炼孩子的5种感觉,即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为孩子日后学习打下基础,在秩序敏感期让他们养成在有序的位置找到物品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秩序感,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在家中——

  1.父母对孩子要严守约定,答应的事必须做到,尊重儿童精神上的秩序感。

  2.孩子自己用的物品、玩具要放在固定的地点,并交他自行保管。

  3.吃饭、睡前活动要养成一定的规律,并确定一些必须的步骤。

  在亲子园——

  1.建立孩子“工作”(亲子园的活动内容)的秩序感。

  2.要求孩子遵守取放教具的规则。

  3.要求孩子每次只取一件教具。

    4.要求孩子“工作”的时候,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影响别人。

                                        ——转自《妈咪宝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