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2008-02-20 20:08:25)
标签:

教育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东街小学:黄锦栋

   在课程改革后,新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新教学方式提倡,要积极的运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背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这个熟悉的背景下对新知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于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尽量根据新知的特点针对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寻找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经验,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使一些较难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轻松多了,达到了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呢?笔者做过如下的思考和实践。

一、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激发学习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在教学《生锈》一课时,学生对“生锈”现象日常有所观察但不会注意到导致物体生锈的原因,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生锈的物体材料都是由什么制造的?还有哪些制造的材料容易生锈或不会生锈?如何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我们的自行车,使自行车不容易生锈?通过创设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教学的系列问题情境并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生锈”的概念和防止生锈的措施。由于此情境生活性强,并且是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的现象,只是学生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而已,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起到了有效、生动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作用。又如,在《溶解》一课教学中,老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口很渴,想泡一杯蜜水来解解渴。你们能用什么样的方法使教师快一点喝到蜜水解渴啊?”泡蜜水对学生来说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了的事情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学生就更加来积极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上了计策来:“杯子中倒入蜜水通过不停的摇晃。”“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蜜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蜜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他们都感到科学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一门非常的亲近的学科,对本学科的学习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二、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图表、文本、辅助读物、媒体渠道、以及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教具、多媒体课件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也发现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进行探究有时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如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仪器实验有时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差甚远直观性不强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学生生活中的汽车玩具、饮料瓶、女同学的跳皮筋、铅笔、泡沫盒等等都是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我们除了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外,还可以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尺子,皮筋或书本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来。在指导“生锈”实验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探究材料是家里的碗、刷锅的铁丝球和学生生活中所用的水和食用油,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金属片,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又如教学《斜坡科学》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课本、皮筋做探究材料。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样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探究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三、积极拓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课外活动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课堂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知识学习最大程度的发展。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变色游戏》后,学生知道了苹果切开后颜色会发生变化,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青菜、看一下青菜是不是同样具有变色的性质。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又如学习了《斜坡科学》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去观察工地和工厂中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了斜坡科学的原理也观察一下物体重量和斜坡长度的关系。观察研究这些,学生不但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都很高兴开心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不但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的勇气培养。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积极的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总之,开展小学科学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科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科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科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