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人都说威海好——威海歌谣

(2007-09-04 22:24:17)
标签:

文学/原创

歌谣

朱自清

分类: 故乡威海
人人都说威海好——威海歌谣朱自清先生有一本没有完成的著作《中国歌谣》,原是朱先生在清华开设“歌谣”课程的讲义。计划共有十章,由于种种原因,后四章没有完成。浦江清先生在为本书正式出版写的跋中这样评价:“这是部有系统的著作,材料通乎古今,也吸收外国学者的理论,别人没有这样做过,可惜没有完成。单就这六章,已足见他知识的广博,用心的细密了。”本书的意义在于,系统地讲述了中国歌谣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并对我国近世歌谣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对它们的不同结构和语言文字技巧也作了探讨和论述。
虽然从古至今都不乏对歌谣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的人,比如明代的冯梦龙,现代的刘半农、周作人等,但歌谣始终不是文学的主流。然而有意思的是,它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甚至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事情。主要是由于它始终植根于民间,植根于社会最基层吧。
在我的印象中,威海的民间文化是不怎么发达的。但我们这一代人,幼年时期,大都听爷爷奶奶给念过一些歌谣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听过的大多不是很清楚了。我有心搜集一下,但想来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只不过凭一点残留的记忆,把一些儿时的歌谣记录在这里,留一点念想。如果有人能真正进行一番搜集整理,并进行研究,搞出一部像朱先生那样的《威海歌谣》来,那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威海歌谣

1.眉豆荚,饱撑撑,我和大姐一同生。大姐生在花床上,我就生在泥炕上。大姐盖的大花被,我就盖着草帘睡。大姐枕着大花枕,我就枕着木头磙。大姐穿着大红袍,我就穿着破棉袄。大姐蹅个大金镫,我就蹅个墙窟窿。大姐骑个大金马,我就骑个小叭狗满街耍!

2.燔饼,烙饼,燔给谁吃,燔给老婆吃,老婆没有牙。燔给叭狗吃了好看家,我上南山摘棉花。二亩棉花没摘了,听见叭狗汪汪咬。我问叭狗咬什么?一对媒人来到啦!媒人媒人你坐下,我跟你俩把话拉:俺的闺女十七八,鞋帮鞋底不会捺。妈妈妈妈你别愁,开开后门摘石榴。石榴花戴满头,石榴叶做绣球。公公喜,婆婆爱,小女婿拿着当花戴。

3.大公鸡,上草垛,爹妈给我说老婆,一说说了七八个。好的没有了,剩下烂疵货。叫她去做饭,她去把门串。叫她去刷锅,她就打破锣。叫她去赶集,她就去打鸡。叫她摘茄子,她骂老太爷子。

4.小烟袋,用脚搓,装壶酒咱俩喝。喝醉了,打老婆。打死老婆怎么过?有钱找个花大姐,没钱找个灰老婆。灰老婆也找不着,那就打着光棍过。

5.板凳儿摞摞,里面坐个哥哥。哥哥出去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出去烧香,里面坐个姑娘。姑娘出来梳头,里面坐个马猴。马猴出来点灯,里面坐个绿豆蝇。绿豆蝇出来挑水,坏了坏了累死我!

6.说我铺我就铺,拾起镰来轮了一锄,一轮轮到枣树上,打下杏子红扑扑,规下腰来拾桃子,拾了茄子两嘟噜,回家煮了一锅小豆腐。

7.小闺女,上柳树,看见一个小女婿。你来吧,俺不去,俺等花轿抬俺去。戴花冠,穿大蟒。一出门,三道岗。过不去,用脚磅。

8.扯葛子,卖铜钱,买了大米做干饭。爹就吃,妈就看,孩子馋得满地转。孩子孩子你别急,小洋号,留给你。吹不响,炕上趟。趟不住,上柳树。柳树高,摔坏腰。起了一腚大血泡。

9. 。。。。。。

以上是些老歌谣,我们小的时候也曾流行过一些新的,但是不是起源于威海就不知道了。

1.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婆上茅房。茅房没点灯,掉进茅厕坑。与大粪做斗争,英勇地牺牲。(或者:半夜三更,黑咕隆咚,×××上茅房,忘提手电筒,扑通一声,,,后同)

2.俺叫你你不放声(吱声),一屁崩你南墙上。南墙一把剪子,穿你屁股眼子。 

唱完了,往往会引起一番打斗。

 

人人都说威海好——威海歌谣

《中国歌谣》五十年代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一九八零年三联书店曾予重印。后收入《朱自清全集》第六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婚车
后一篇:我做藏书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