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围炉守岁,辞旧迎新。窗外是绽放的烟花,屋内是空调送出了暖气,任思绪飘飞在每个动情的瞬间,让记忆掠过沉淀的往事,心底的亲情如潮水涌起……那情,那景,祥和安康,充满温馨。
记得儿时,除夕守岁就是一家老小围炉而坐,母亲变戏法似地从挂在屋梁处的竹篮里取出花生、瓜籽、糖果等小食品,放进果盘,摆在一张矮方桌上。大人们嗑着瓜籽、拨着花生,海阔天空地闲聊,瓜籽、花生像话题一样无穷无尽,话题像瓜籽、花生一样可口可心。小孩们嗑着瓜籽、花生,吃着香甜的糖果,跑进跑出,打打闹闹,说笑间,炉火黯淡了下去,母亲便添加一些煤炭,火苗又蹿了上来,红红的,暖暖的。这时,母亲又会拿来糍粑,放在炉火上烤。母亲烤糍粑火候的掌握总是恰到好处,糍粑不但烤得两面香脆焦黄,而且饶有趣味。末了,她会将糍粑捏出一个口儿,将糖灌进去,再烤一烤,让糖汁融到整个糍粑里,吃起来非常可口。
为打发睡意,父亲就打开收音机听听戏曲或音乐,母亲则掏出崭新的角票,给我们发“压岁钱”,催促着我们去燃放鞭炮,在吉庆祥和的气氛中迎接农历新年的钟声。许多年过去了,儿时和父母守岁的情景一直在记忆里萦绕,连同那红红的炉火,温暖了我们清苦而纯真的童年。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除夕守岁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手机短信拜年,一条条长长短短的温馨问候,以不同的情感方式,传递着一份真诚,一份牵系,一份感念,一份关心。在上网跟亲朋好友联系,通过视频进行对话交流。在网络的世界里,不管是在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不管是在乡村旷野还是在都市霓虹,天涯咫尺,触手可及。
生活中,有的东西会轻而易举地忘记,有的却铭记一生,春节的记忆与温馨,我将永远珍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