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爱言承旭的都要看这篇文章~~!!
(2009-01-02 20:08:42)
标签:
影视感染力傻哥自控力阿旭流星花园娱乐 |
分类: 戏里戏外/我爱明星 |
当我从阿旭众多的美图中陶醉过来时,当我从旭和旭迷飞机场的再一次记忆拼图中醒来时,当我从感动于旭迷力挺旭的激情中醒来时,我清醒地发现,在这次百事活动中,旭和旭迷都输了,也许这个现象早就不知不觉存在了,而我们没有发现。而当这几天我的心情渐趋于平静时,我发现了,虽然是那么地不情愿。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旭只有旭迷爱。其实这句话不完全对,准确地说,应该是在F4迷中,旭只有旭迷爱。想想旭和旭迷在相约的情况就应该明了。按理说,旭迷挺旭是狂热的,为何那里没有旭和旭迷的容身之地,想想这个就会释疑,KTV的力量要远远大于旭迷单个的力量。再看看旭发片时,在那里的预购是可怜巴巴的十多张,而别人的却是一百多张。其实现在就有这个趋势,旭迷中不乏喜欢F3的,很多;而喜欢旭的F3却越来越少了。
想到媒体和公司为何又要利用旭又要踩旭,旭迷是可以利用的,因为在某种情况下,旭迷可以是别人的F1迷,甚或是KTV迷,而别人的F1迷,KTV迷却决不会是旭迷。想想去年的百事活动,把本是代言人的阿旭做为嘉宾来支持其它代言人,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旭很好利用,旭迷更好利用。想想去年百事活动中为旭庆生时,那些不和谐的杂音,旭的许许尴尬;再看看今年,旭迷为别人庆生时的欢呼,旭迷的新发现。
当大众听到欢呼声时,他们是不会考虑是谁发出的,为何发出,他们只知道为谁而发出的。就好像某届的奥运会,美国依靠裁判的偏坦羸了中国队。也许今年明年甚或后年大家能记得详细地内容,但若干年以后,谁还记得你的委曲和内幕,只记得那金灿灿的奖牌颁给了谁。
我们是不是应该反问一下,是言承旭的魅力不大,不能吸引非旭迷来喜欢他。如果这个结论成立的话,那旭出唱片时,老实说,看到网上的预购那么低,我真替阿旭担心,暗自心里祈求,卖过三万张就阿弥陀佛了。可预购版三万张就早早地被一抢而空,买得那么好。看来,在非旭迷的眼中,旭是得到了承认。那以上的结论就不能成立,旭不是不能吸引非旭迷来喜欢他,旭仅仅是不能吸引F4迷来喜欢他。
这就像一个饼,由于你分到的是最大的,最鲜美的,别人都虎视眈眈的垂涎你的那份,你是把它拿在手里,捧在手心,慢慢品尝呢;还是放在那里,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你一勺子,我一筷子地瓜分你的那份,也许到最后,你能吃下的就只有饼渣了。
这几年一路看来,发现那个名称对别人的真的很好用。某人要演电影人,用那个;某人要演电视了,用那个;某人要到某国去宣传自己的电视剧了,用那个;某人要出唱片了,用那个;某人出的唱片不理想了,用那个,踩也要一齐踩。
反观之,阿旭从出唱片到最近的白色巨塔的开镜,为何从来没有用过那个名称呢,阿旭从来没有享受过那个名称给他带来的好处,有的只是不堪回首的血雨腥风,枪林弹雨。大家都知道在2002年的内地,那个名称是铺天盖地的红,但这种红好像离阿旭很远。因为阿旭没有单独出击,其实真正让内地的媒体初识阿旭的魅力是在旭炮轰经济人之后,在内地的巡演,旭迷所迸发出的排山倒海的挺旭激情。
老实说,有时我对阿旭的眼光真的不以为然。就像有姐妹开玩笑说,前一秒看到的是旭老大,下一秒看到就是小白。我对阿旭的眼光问题同样如此困惑。上一刻才为阿旭说欣赏强尼。戴普的演技而喝采时,下一刻就为阿旭说欣赏某人惊讶得跌掉了眼镜。
常常有别有用心的人说什么阿旭说过喜欢,阿旭说过支持什么这样的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的,阿旭说过的喜欢很多,我知道阿旭还说过喜欢我不以为然的5566,难道我也要支持。我是穷人一个,我的时间和金钱都有限,我只能把我有限的闲余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无限的挺旭中。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旭迷都去支持旭所说的,那谁来支持言承旭呢。就像所谓的爱屋及乌,如果有一天都把一只只乌当宝贝来保护着,谁来保护主屋不受虫蚁的侵害,谁来保护主屋不受噪音的干扰。
言承旭要创出自己的一片言承旭的天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了你头上那道虚幻的光环彻底抛弃你。我只知道只有当旭迷首先考虑的是言承旭的利益时,纯纯粹粹地做一个旭迷时,那时,言承旭的路才会走得更远,站得更高。因为,言承旭的性格,决定了不会是媒体的宠儿。
如果今后还有更多的旭迷津津乐道于旭和旭迷的善良,好了伤痕忘了疼的话。在这个无比现实的娱乐圈中,迷,说到底,今天迷这个明天迷那个;说到底,输的最后就只能是言承旭了,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爱旭之路慢慢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又:
我的愿望
初看流星时,初识阿旭时,我有两个愿望
一是希望中五百万,做自己爱做的事,不用上班挣钱,打卡讨生活,不为功利地看自己真正喜欢看的书,琢磨古诗词,慢慢阅读古典戏剧,看莎士比亚。
二是买尽天下所有有关写阿旭的书。由于那时我还没有上网,报刊杂志就是我了解阿旭惟一的途径,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娱乐杂志那么贵,为了买这些杂志,我连过去常买的《上海服饰》都不买了,前段时间,自从二月份就没有阿旭做封面的书了,我又买了一期《上海服饰》,几年之后,更漂亮的彩色页,更厚的页码,可是价钱没变,还是6。5,可知娱乐杂志真是贵啊。
其实这两个愿望是相互相承的,有钱能买书,买书需要钱。
现在,我还是有两个愿望
一是希望阿旭幸福,一切都顺顺利利的
二是希望阿旭的合约早日明朗化,如果上帝非要安排旭经过这首荆棘,我希望阿旭能早日脱离那道阴影,如果非要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在旭三十岁以前。
幽幽幽语:
不是有人说,偏执狂才能生存吗?偏执没有什么不好
当大家都往右时,我们为何不左点。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需要左翼的精神
我们不是上帝,我们不是救世主,如果这个灵魂已经无药可救的话,我们该不该接手连上帝都感头疼的问题
我在,故我爱
我爱,故我欣喜,兴奋,愤怒,呐喊
我爱,故我年轻,故我的名字又叫愤青
言承旭是一个实力派的偶像
1.流星花园1
无以伦比的旭版寺,造就了阿旭无以伦比的知名度,虽然阿旭当时的表演青涩一些,但感染力却是巨大的。以宇伦的无数美文为证。相较於花泽类这个人见人爱角色,这其实是个有高度风险的演出。但是他的表演十分专注,专注到足以打动许多成年人的心。他在“流星”中浑然天成、纯真与稚气未脱的自然演技,是萤幕映像上永恒的铭刻,恐怕连他自己都很难超越,同时也难以复返。
2.烈爱伤痕
绝对新鲜感觉的18岁的子霖,以别的演员绝对不会这样演,独一无二的18岁子霖,感染力巨大。21岁的子霖有些许寺的影子,也仍然可圈可点。
对於来剧及流2,大家的看法不尽一致,我也就趁机多写一些,可能有点跑题。
3.来我家吧
尽管一也的角色不讨好,形象也不够丰满,但就留给阿旭的创作空间里,我认为他完成得很好。首先,在气质方面,旭版的一也沉静而内敛,阿旭收起了他让世界都亮起来的一笑,抿着嘴,高贵典雅,绝对有艺术气息,这种气质的转变就角色的要求来说是成功的,虽有“收敛光芒”之嫌。在表演方面,一也是懦弱而压抑的,比较寺及子霖的个性鲜明敢想敢做的性格来得更为难演,没有鲜明的台词及抢眼的动作,怎样去表现这样的一也?令我欣喜的是我从一也的眼神里感受到了。跟著小文从PUB出来,欲送被拒绝,勉强维持的自尊,几秒中的犹豫和斗争尽显在眉间,终於追过去抱住小文;PUB
阿旭从来剧的收获,一是另一种气质的开发,高贵而沉静,我认为在旭版的寺里贵族的气质要弱一些。以春光乍泄开始,高贵已是滚滚而来了。二是眼神的功力开始加强(对比流1中寺痛苦时的眼神),从随後流2到春光乍泄,心肝命定已是越来越具电力了。三是表演比以前要自然和放松,其後的流2到春光乍泄,心肝命定更印证了这一点。
而千勇的眼里一贯的冷冽,使我不能为他对小文的爱而动容,尽管该哭的他也哭了,但我就是没被他的哭打动。来剧之所以不被大众普遍接受,就是小文和千勇的爱情这一该剧的主线没有立起来,大家不能被感染,不能认同,尽管交代了两人许多朝夕相处的画面,生活的小细节,但两位主角没有把恋人之间的感觉演出来,这不是阿旭的“鲜明”所能负责的。
相较与范植伟的表演而言,阿旭的表演绝对是鲜明的,绝对是有感染力的,只是由於人物的构架及导演的介入(镜头的奇怪运用等)而没有完全散发出来。
4.流星花园2
寺失忆的2,3集及恢复记忆後的所有表演都直达我心,这些极具戏剧化的情节,在阿旭表演感染力的烘托之下,发散出巨大的核能量,那时寺的情绪,眼神及肢体,语言在第一时间抓牢我,挥之不去。这就是阿旭表演鲜明的极致体现。相较与鲜明的流1,没有超炫的台词,轻松明快的节奏,却使这种悲剧的感染力更为巨大。
写实的阿星离我们的理解力要远一些,做为观众的我们从任何渠道都很难得到对失忆的人应有的认识,加之失忆前寺形象的鲜明和深入人心,阿星形象被大家的排斥也就成为必然。
以阿旭的严谨及急於摆脱偶像演员的用心,他的阿星真的非常写实,我第一次看时感觉阿星很白痴,与那个鲜活的寺比较实在不能接受。(且他在马来西亚说想演白痴,他不是已经演过了吗?还要怎样白痴?像阿甘?)。但整个剧看完後,经网上先知先觉的姐妹的点醒,方恍然大悟。清澈的目光,孩子气的表情和语气,孩子般的固执与善良,这不就是那个重入摇篮的婴儿吗?
也许是流2中寺的痛苦太多,阿旭表现得太深,我现在有些害怕看那些桥段,心太痛。我有意识地看了中间部分,意外的发现了阿旭缓释的对叶莎的爱情,非常喜欢“缓释”一词(借用来的),在入道府之府,阿旭把爱情演绎得更为甜蜜,送叶莎手机打电话时发亮的笑意、涔涔的眼睛,自然轻松的语气,吃饭时照顾叶莎的动作。最让我沉醉的是19集在道府的那条路上,寺微歪着头,抿着嘴,看著迟回家有些怨气的叶莎,以迷人低沉而清晰的嗓音说:“我什么都没说,我只是在等你。”“那你还会在这里呆多久?”两人相对莞尔一笑,寺歪着头,吸了一口气,斜睨宠爱的眼神看著叶莎走到身边,嘴抿着却挡不住笑意,自在而快乐地一转头,与叶莎一起走远的背影,配上优美的音乐,多么完美的恋爱的感觉,没有直白感人的台词,阿旭却让我强烈得感觉到爱情的存在与美好。这场对唯一的不足是灯光糟糕透顶,阿旭的脸多在黑影中,不太像他,不漂亮,却是我最喜爱的一段,我醉在他的眼里,醉在他的嘴角。
以剧情来看,流2中寺,杉菜,叶莎的痛苦应该都是很深的,但经过演员的再创作所呈现的痛苦,只有寺的痛苦能够让我感同身受。
杉菜痛苦的表现过於单一,全剧一成不变的只是捂嘴哭泣,不哭的时候,看不到痛苦。不说爱的时候,感受不到对寺的爱。可对比山上两人跪在地上的眼神和肢体动作,杉菜还在风花雪月中,而寺已近绝望。以大S的个性与为人,也只能演到这种程度。尽管她的哭戏比流1进步许多,但更深的痛苦与绝望是她无法体会进而无法表现的。
雪儿的爱情戏在後半段比较放得开,其他没有印象。
对於演员来说,前有编剧,导演,留给演员的创作空间是很有限的,台词之外的意境才是演员再创作的空间。27集寺在天台看叶莎喝椰汁的很短的一幕,寺说:“也许能把你宠坏也是一种幸福吧。”,他完全沉浸在痛苦和自责之中,在叶莎刻椰子的时候,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二次缓缓从椰子移到叶莎身上的愧疚的眼神,完全呈现出寺当时的心理状态。阿旭在这里通过表演的创造使人物极为鲜活。
流2中我对阿旭气质方面新的发现是他流浪汉的气质,几许颓废,却透著优雅。他出国前在PUB与美作,西门的一段极具颓废色彩,而30集里回家的那个流浪汉历尽沧桑,一对冷眼面对强权的母亲,坚定而执著。
面对傻哥的流浪汉,左手拿著酒杯,动作优雅自然,淡淡地道出他的旅行哲学,颇极具说服力(可与叶莎的那段旅行哲学相对比),到拿戒指的眼神,到喝酒前对傻哥说谢谢,一个成熟的流浪贵族。这样的寺不需要类的一拳,他已足够的清醒。这样的寺不会在巴塞隆纳的教堂里说那么白痴的话。所以我的流2结束在寺与傻哥勾肩搭背在天台聊天,渐渐拉远的镜头上。寺到此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剧终!!!
5.舞台表演
最明显的“要定你”,“烟火的季节”“春光乍泄”“心肝命定”四种回然不同的气质与表现风格,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绝对的感染力。
除了上述所谈到他的戏剧表演以外,我对真实的他有几处印象深刻。
1.
阿旭多种情绪及表情的完整体现,也带动了芳姐情绪的转换,她说:“我觉得你比较可爱。我快爱上你了。”
在被问到帮女生买卫生棉时,阿旭2秒中内的眼神变化。
在拿出手机接听时的眼神。
丰富的手势和语气的变化。
2.红馆演唱会
“春光乍泄”最後一句唱完灵机一动要与观众合影时一瞬间的眼神和表情
终於,将真实的他与戏剧的他结合在一起考量,我发现了我沉醉於他及他的戏剧的原因,
--巨大的感染力
首先是他极富个人魅力的外型,多方面气质的综合体,看似矛盾时则统一的结合。
其次是阿旭的心,他的心像一把精致的小提琴,琴弦细腻,琴声清澈。他过往的经历和性格,造就了他文艺痛的特质,也就是极度敏感。哪怕最轻柔的风儿吹过,他的心灵之琴也能随之起舞,乐音袅袅。
再次是阿旭心灵与眼睛的管道。正如角子所说阿旭有一双轻易就泄漏内心秘密的眼睛。他纯真的心灵和求真的性格,没有一般人的世故和伪装,使他的心灵与眼睛绝对的畅通,心灵之琴的乐声完整的到达眼睛,以绝对的清澈展现出来。旭说他喜欢小孩子的眼睛,我看他照镜子看他自己就可以了。
正是这三种天赋的完美结合,造就了阿旭异於常人的感染力,巨大的吸引人眼球的明星魅力。
一位表演大师曾说过:
一个极度敏感而没有自控力的演员,是一个坏演员。
一个极度敏感而有一般自控力的演员,是一个好演员
一个极度敏感而有绝对自控力的演员,是一个表演大师。
所谓体验派,就是要演员变成角色,以角色的心理去呈现剧情。一般的华语演员首先不一定极度敏感,其次和普通人一样,心与眼之间是有障碍和掩饰的,因此表演时演员本身即使已100%体验到角色的心理,但通过心灵管道到达眼睛时已过滤了一部分,呈现给观众的或许只有80%。而阿旭通过上述三个特质的结合,无论是真实的他或戏剧中的他,心灵的敏感100%捕捉到当时的心理,这种100%的体验顺利地转化为100%的呈现,如同剖开他的心般赤裸裸地呈现,与80%相比,感染力之大之鲜明也就无庸置疑了。因此在他和他的戏剧中,只要他找得到感觉,他都能强烈地打动观众。吾辈随之笑而笑,哭而哭,快乐到天堂,痛苦到地狱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我向天上所有的神灵祈祷,派些能懂他的能挖掘他的艺术家来吧,他像钻石一样,有那么多的侧面可以打磨到光芒万丈,虚耗真的太可惜了。给他健康的身体,给他爱护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