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所了解的学界泰斗王竹溪

(2015-12-04 09:29:13)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帖资料

我所了解的学界泰斗王竹溪

杜晓庄 

  4月22日本版刊出《他是知识分子中的“骑士”》一文(摘自《束星北档案》)之后,收到杜晓庄先生的来稿,杜先生对该书以及书中的有关内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对一本书见仁见智、或臧或否,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本版现将杜先生文稿中涉及王竹溪的内容刊布如下,以供读者“兼听则明”。
  ———《解放日报》编者

  《束星北档案》一书中,最令我不能容忍的是作者借束教授一位学生之口,大写特写束教授对王竹溪讲演的一次“登台冲击”。据作者记述,束教授当时不讲任何礼貌,在王竹溪应邀到山东大学作热力学讲演时,突然冲上台去,用粉笔将王竹溪板演的一个个公式打上大叉,说什么“我有必要打断一下,因为我认为王先生的报告错误百出,他没有搞懂热力学的本质”。作者接着描写:王竹溪吓得“呆呆地‘干’在一旁”,“近40分钟”哑口无言,事后灰溜溜回北京“到周培源先生面前哭诉”。
  上述“精彩”的场面,只能蒙外行读者。我敢说,在中国凡是理工科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大都读过王竹溪编写的热力学教科书,很少有人会相信上述描写,更不要说我们一大批了解、熟悉、尊敬世界热力学权威王竹溪院士的尚在人世的朋友与后人了。
  1952年那次山东大学的热力学讲演与插曲,没有录音录像,只有一篇当年还未入门热力学的低年级大学生的晚年回忆。孤证不立。这种时隔半个世纪的个人回忆,毫无公信力。
  我同王竹溪的交往纯属工作关系。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由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与《新部首大字典》,我与王竹溪共事5载,交往非常密切。他长我30岁,认我为忘年知交。王竹溪有第一流的才、学、识,并且文理兼长、知识渊博,他除精通数学、物理之外,至少精通10门以上其他学科,又精通中、英、俄、德、法5国语言文字。他确实是一位谦谦君子,忠实厚道,但又有很强的原则性与责任心,在学术问题上坚持真理从不让步,是一位“外圆内方”的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国有师承关系的四代科学家中:从严济慈———周培源———王竹溪———杨振宁与李政道,我都接触过,大家一致公认王竹溪是中心人物。严老、周老在发表论文之前,都要请王竹溪审读后才放心。在长达半个世纪中,王竹溪为国内外审稿无数,他把关之严格是出了名的。我在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部首大字典》和参与创办、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应用科学学报》、《自然杂志》工作的数年间,请他审读的稿件达百篇以上,他都认认真真提出终审意见,从不含糊。王竹溪是这样一位智者,决不是如《档案》所丑化的那样无知又窝囊。
  王竹溪终生主攻的专业方向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众所周知,热力学是经典物理学与理论物理学的一大基础、一座桥梁。王竹溪从青年时代起就选定这个专业方向。王竹溪受到物理学大师狄拉克的鼎力推荐,远涉重洋到英国剑桥大学,师从当时最权威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大师福勒教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抗日烽火召回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年轻的博士、教授。他回国后又夜以继日刻苦钻研,半个世纪致力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教学与科研。在极端艰难困苦的岁月,为祖国培养大批科技精英。王竹溪是继英国福勒之后,全世界公认的当代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权威。王竹溪一生著作等身,其中在全球高教界流传最广的就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权威教科书。他从抗战时期写起,到1955年正式出版《热力学》,1960年再版,直到他1983年逝世5年后的1988年还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材特等奖”。王竹溪的研究生、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悼念王竹溪的唁电中说:“竹溪师生平勤实诚正,是朋友和学生都十分敬佩的。他造就了许多科技人才。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同王竹溪院士“一代相知”的卢鹤绂院士,在我1983年约请他为王竹溪《新部首大字典》撰写的序言中也说:“王竹溪教授一生有四大贡献:一是关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及其应用,对当代世界物理学界的教学与科研作出突出贡献。他在这方面的专著流传甚广。迄今为止,仍属体系严谨、说理透辟的权威性著作。”国内外对王竹溪热力学的崇高评价可谓不胜枚举。我只能说:《档案》对王竹溪热力学报告的丑化与诋毁,纯属不值一驳的无稽之谈。
  我所了解的王竹溪院士,在那个“跋前踬后,动辄得咎”的年代,他一生的坎坷磨难,并不比束星北吃的苦头少。王竹溪一生的贡献与成就,大大超过束星北这位“天下第一才子”。主要是王竹溪除“天赋”之外,穷年累月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勤奋耕耘的汗水。我在王竹溪藏书万卷的几大间书房里,翻阅过王竹溪半个多世纪所做的堆积如山的笔记、卡片,蝇头工楷,一丝不苟,令人肃然起敬。至今我还珍藏着他的一批手稿,每次阅读都会在心中燃烧起生命的熊熊烈火,催人奋进,催人泪下。
  (本文作者系王竹溪《新部首大字典》编审委员会主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