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中的成长箴言

(2022-12-01 09:53:08)
标签:

文化

分类: 情感天空

众所周知,《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子夏、子贡忧虑师道失传,因而以此纪念自己的老师。几千年来,夫子的言语犹在耳边,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成长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是不断完善人格尊严、发展健康自我观念的心理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首先要先学会学习,完善自我然后懂得用审慎的眼光看待外面的世界,最终像夫子期待的那样,成为一个有梦想的、为社会负责任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人生

 论语教会我们完善自我。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张在这里问善人之道,就是善人怎么个做法,道是方法,孔子答复得很简单,但是也很完整。这句话就是说,如果不实践圣贤的足迹,那么虽学也不能够成为圣人。可见,孔子认为为善之道,是要先践行前人的做法,在实践过后才能得到做善事的要领和精神,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善人之道。孔子的学问和道德修养,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取得的,他深信要跟着圣人的脚步走,方能升堂入室,强调将圣贤之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他的言下之意是我们既要古人学习、但又不能完全照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才是得“道”的做法。

如果当你自满时,脑海中回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提醒当你懒惰时,吟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然后继续前行;夜深人静时,也能反省自我,“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那你就跟上了孔子的足迹。

 《论语》教会我们善待他人。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劳,劳苦。诲,教诲,规劝。

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忠爱一个人,能不让他劳苦吗真诚对一个人,能不给他规劝吗让其劳苦,是让其懂得人世所有的收获、心得、经验、信心等都是由劳苦而来,可以让其健康成长。孔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3》)一个人不能贪图安逸,否则难免沉沦,忘了人生的追求和自身的努力。这才是真正的爱,爱不是给他强大,而是让他自己强大。同样给一个人规劝,人生才不会迷惑,才不会失去方向,这才是最真诚地对待他。人不可能一帆风顺无忧无虑长大的,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失败,也会陷入迷惘。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每一个关键时刻,如果有一个人时时刻刻提醒着,这样的人还会误入歧途吗?

纪伯伦说过: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逐成长,只是去修,一切才真的开始。待人真诚,保持直的品质,正是孔子给我们的成长箴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用几句简短的话,概括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这是孔子人生的自我报告,也是我们奋斗一生的目标。

 《论语》教会我们走进社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因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别人有缺点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这里谈到的就是如何用人的问题。赵孝成王以言取人,任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诸葛亮用了言过其实、不懂实战的马谡当大将,结果失了街亭历史上以言举人结果却坏了大事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孔子告诫我们,看待人、看待事物要客观。只有站在观的立场上,才能分辨出“言”的善恶真伪而只听“言”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行”。所以考察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言,更要看他的行,他的所作所为。这才是用人的正确思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孔子一直是我们道德和信仰的核心,千百年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伴随着我们学习、成长,收获、反思。那个把自己的志向定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智者、善者,始终在我们身边,未曾远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