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一节作文讲评课

(2021-09-30 17:01:48)
标签:

作文讲评

高三

思辨类

给材料作文

高考

分类: 中学语文

上周语文小测试,我们出了一个作文题目,阅卷的时候发现,学生全都写“懵”了。作文题目如下:

材料一:强者意味着成功,文学家雨果曾说“应该相信自己就是生活的强者”,要成为强者,就应该先有强者的心态。

材料二:2019年6月23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叶敬忠院长在致辞中提出:“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综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类作文属于老师们常说的“思辨类”材料作文,刚升入高三的学生们,以前接触这类题目较少,所以看到貌似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一下子乱了阵脚。

总结我们两个班的写作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只选择一个材料一或者材料二的一个观点论述;

2.对材料二的内容理解有偏差,理解为“谦虚”或者“谦卑”;

3.有将两者辩证思考的意识,但是论证不清晰,阐述偏题、含糊,甚至有的在论“强与弱”的转换,与今年的高考题混为一谈。

针对这几个主要问题,我仔细研究了作文题目,和同伴们进行了讨论分析,再结合我们班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先带领学生一起审题。

这是写作最重要的前提,审题不明,全盘皆输。

先让学生读材料一,抓关键词。这一步非常简单,学生们很容易标画出“强者”“强者心态”等关键词语。我问学生,如果写这一个单材料,你们会写吗?学生们答“会”。但是,即使是简单的命意,也有学生写跑题。于是我给他们展示了三个学生在文中针对材料一拟定的分论点,供大家分析,明确哪一个才是最佳立意。

根据材料一,下面哪个阐述更恰当?

1.先有强者的心态,才能成为强者

2.迎接挑战,迎难而上,成为自己的强者

3.扎根深处,方能练就强者心态

这个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议论文所要议论的主要问题,就这篇文章而言,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而不是“怎样做”的问题。议论的方向偏了,整篇文章就会跑题。

然后带领学生分析材料二,这是审题的难点。

先找学生朗读,圈画大家一致认为的关键句子——“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叫做把自己看得不重要?”学生一时很难用语言概括,同时又否定了“谦虚”“谦卑”的理解。我把这个问题换了一种问法,“那么,什么叫做把自己看得很重要?”这次,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那便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等观点。这样,他们也就很容易就可以理解“把自己看得不重要”的内涵了——那就是“不以自我为中心”。

我想用这样的思路让学生明白,遇到一个不好理解的问题,你可以从反面进行思考,也许很快就能得出结论。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叫做“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我给学生举了具体的例子:你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当你像一个残疾人那样感受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电梯除了扶梯外,还应该设计直梯;公交地铁上下的时候应该便于轮椅通行,你还会发现许多生活的角落,应该设计很多扶手……你会同情他们、理解他们,关注他们,进而你会帮助他们。你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当你想一个穷人那样感受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你会更加珍惜粮食;你还会发现,好多的孩子因为贫穷上不起学,你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时候你心里想的就不是你自己了,而是整个家庭、社会。你会觉得你应该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你的胸怀会变得宽广,这就叫做“达济天下”。

当我说出“达济天下”这个词的时候,把我们的校训“大学至善,达济天下”背得滚瓜烂熟的孩子们恍然大悟地发出了那声悦耳的“哦——”

于是我们一起适时总结,这就叫做——悲悯情怀,责任担当,同理心,共情……

所以,当学生对某些词语的含义感觉遥远而模糊的时候,把它们变成具体的生活事例,会对他们的理解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这个方法,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自己也会用。

因为在材料二上出现理解偏差的同学比较多,所以在这个环节结束后,我在两个班分别给大家读了张哲、张士麟、陈柏君、谢鲁豫等四位同学对观点二的精彩阐述。

二、辨析两个材料的逻辑关系。

两个材料的顺序能否颠倒?学生答曰“不能”。但是在写作中,确实有部分学生将二者颠倒过来写作的现象。

师生共同分析的结果是:材料一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奋斗;材料二则上升到了社会的层面,二者属于层递关系,所以不可颠倒。同时,材料二的观点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写作中二者也不能平均用力,要重点阐述材料二的观点。

所以,文章的中心论点必须两者兼顾,用一句恰当的话表明二者的逻辑关系即可,例如:真正的强者既要有强者心态,又要有悲悯之心。

三、下面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进行论述?

我还是采取了用例文引领的方法,这也是我在课前最费精力的一个步骤。因为是第一次写这种思辨类的文章,很难找出一篇精彩的作文,因此,我批阅完全体同学的作文后,摘录了部分同学的精彩语段,临时“拼凑”了一篇。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们明白,虽然暂时得分低,但写作仍有可取之处;二是身边的榜样最值得学习,你觉得遥不可及的“美文”,稍加努力,都可以做到。

在展示“拼凑”的美文时,我们是一边分析一边阅读的,分析这一段应该写什么,怎么写,人家用的论据如何精彩,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这一类的文章的整体构思。

下面是我“拼凑”的文章:

持悲悯之心,做生活强者(张凯琳)

八班

(张凯琳)雨果认为要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要有强者心态。叶敬忠院长认为,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的确,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既要做生活的强者,又要怀一颗善良悲悯之心。

(郭奕林)强者之心,天高地阔,力量由心而生。

强者可以看到世界的尽头,他的目标在远方。鹏可扶摇而上九万里,它飞往冥冥之海,心中无限的力量、无数的远方足以勾勒出一对脚掌、一双翅膀,这就是面对未知溯游而上的强者心态。王尔德说,“除了才华我一无所有。”安徒生道:“我的名字必须闪闪发光,这是我活着的唯一目的。”他们相信自己就是生活的强者,他们确信自己的世界天高海阔来日方长。有了这份藏于心底的力量,即使万难也无法阻挡,因为强者会把一切都当成去往无尽之海前必要的考量。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我为鲲鹏,相信我终将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一往无前,一苇以航,无所畏惧。

(李玫)成为强者,不忘以弱者之心体味世界。

所有的强者,都是由弱者蜕变而来,用自己的成就帮助弱者,何尝不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么多年,很多人都曾问身为院士的袁隆平:这么大年纪了,为何还要如此执着辛苦。袁隆平的回答都是惊人的相似,就是为了他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身为强者,他不忘初心,深刻体味到普通民众的心酸不易,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用弱者之心体味世界呢!这正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痛苦时别自苦,悲痛时莫自悲,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记得你的一粥一饭,你的难处。一个人成为强者,只需百炼成钢;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强者与弱者的守望相助,患难与共,这才是强者存在的真正意义。

(谢鲁豫)真正的强者既要有强者的心态,也不能缺少一颗怜悯之心。“淋过雨的小孩总想着给别人撑伞”,《人民日报》中的一句话深深影响了我。用弱者的思考方式去面对生活,会发现生活所经历的事情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思考和行为也会更加谨慎。明白了弱者的黑暗生活与悲苦,才会更加用力地活着,更加勇敢地面对,才会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像弱者和穷人那样感受世界,我们更愿意努力去奋斗,愿意承担责任,为这个社会的幸福安康挥洒汗水。

(张子诺)如今的我们何不以强者的心态自立自强,建设我们的祖国,又何不以弱者的心态正念正能,维护社会的风气呢?既保有一份纯真、细心的态度,又能昂首向前不被困难击垮,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青年。于困难之前,当有自信之心、勇敢之气;于生活之前,保有悲悯之心、谦虚之怀。能进能退,成为人生的主宰者;历经风雨,成为生活真正的强者。

以强自居,以弱渡人(唐佳慧)

三班

(王浚旭)大文学家雨果认为要想成为强者,就应该拥有强者的心态;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教授则表示要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难道强者和弱者从来都是自相矛盾的吗?其实不然,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具有强者的心态和对弱者的悲悯。

(赵高源)怀着强者的心态,不被生活压倒。

生活坎坷,人生不易,强者的心态能帮助我们一直前进。海明威在文坛上塑造的硬汉形象正是他自身强者心态的写照。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永远怀着不屈的态度面对挫折。强者的心态,就如同扛着百斤石板的人的微笑,如同风雨来临之前的镇定优雅。生活的重压压不倒他们,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强者的心态在做大梁,撑起那座名为“生活”的屋子。

(杨东旭)心怀悲悯之心,达至强之巅。

真正的强者不在于向比自己强的人挑战,而是具有怜悯比自己弱小之人的情怀的人。“国士无双”,袁隆平院士对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有多大,众所周知。可就是这样的一位至强之人,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心忧天下,一生都在努力实现着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张政)时代楷模、最美教师张桂梅,以己之力建立了全国唯一一所免费高中,让1804名山里女孩送入大学,点亮了她们的人生梦想。(唐佳慧)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扉页上写到:“当你看到你的敌人而爱他,这是一种纯粹的爱。”身为贵族的托翁,却一直为他的阶级对立面——俄国的穷苦民众而奋斗着。文豪之所以是文豪,是他将自己的心与弱者的心放在了一起。

(唐佳慧)也许,世界是薄情的,而我们是多情的。强者仅自强,便不是恒强,真正使生命重于泰山的人,是对世界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鲁迅先生曾言,“勇者,抽刃向更强者。”只有当我们用同理心,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时,我们才能向世间的污浊与不平宣战,为大爱与光明而歌,在薄情的世界里踏出一条深情的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漫漫长路,每个人都在踽踽独行,或面对长夜难明,或面对大厦将倾。强者如光,如星火,也正因漫天星火和世界温情,人生尚不虚此行。而吾辈青年,理应以强者之姿,怀怜悯之心,奋无尽而未知的前路,渡世间的悲情。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如何拥抱残破并不完美的世界?应如农民诗人余秀华一样,即使脑瘫使自己别与常人,也依旧用诗歌唱“当天空将自己裹紧时,我依旧留出靠左边的位置来爱你。”纵使生命苦涩如尘,也要戴着镣铐歌唱生活如歌。

之后,我们又一起欣赏了上一届优秀学长的同题作文。

 强者至善,达济天下

李泽坤

古人对理想的定义,莫过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处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也应融入时代洪流勇做强者,以达至善;也要始终站在人民视角,把“达济天下”当做穷尽一生的追求。

选择成为强者,就是选择追逐理想过不凡的人生,立青云之志,要如《周易》所言:终日乾乾。想左思做赋,日日斟酌,呕心沥血。雍正勤政,挑灯夜读,常至三更。我们应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孜孜以求,已达至善,做生活的强者。

而当我们真正成为强者时,要以强者的胸襟推动自己站在弱者的视角看世界。《周易》中言“群龙无首,吉”,是说人不争当首领,不争高位,是吉兆。又言“亢龙有悔”,意为居高位的人如果高高在上,倨傲以待下,会遭遇灾祸。由此可见,强者绝不是恃才傲物,自以为高人一等,反而要放低姿态为人处世,以弱者的视角看世界,以强者的手腕改良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心态,才是达济天下的心态。艺术发展史上曾有一颗明星,叫做“现代主义”,发展到后期,现代主义艺术过度与世界脱节,广大群众在现代主义艺术中找不到共鸣,这便直接导致了它的没落。而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型,也正是向传统与生活的回归,是重新以基层民众的视角审视生活和社会,重新背负起达济天下的使命。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轨迹启示我们学会消除自己的傲气,兼济天下。

处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应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祖国需要我们追求至善,成为强者,也需要我们达济天下,成为仁者。大唐盛世,魏征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是仁政爱民的使命感;文革时期,北岛写“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苦水注入我心中”,是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博爱与担当。我们应学习他们的精神,为祖国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放眼当下,时代发展之际,让我们追寻黎明的曙光,做一个追求至善的强者;再以初心与仁心,心怀人民,达济天下!

学长读书多,思辨能力强,表达能力强,对我的学生们也是一种触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读书,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就会肤浅,表达能力也弱啊!

最后,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几个写作建议,如下:

建议:

1.“综合材料”的意思是将两则材料结合在一起,综合立意,不能只选择其中一点论述,或者只把两点分开论述。

2.不要随意颠倒材料的逻辑顺序。

3.要始终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不要用相似的概念替换关键词。

4.题目一定要体现中心论点。

五、重新写作。

这样讲完了一节课之后,我问我的学生:“会了吗?”可爱的浩源回答:“脑子会了,眼睛会了……”就是手不会呗!所以,谁出的问题还得谁来解决,否则,讲了也是白讲。幸好,孩子们也是懂事明理的,第二天,全班同学的作文一个不少的交了上来。

但愿我们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

今天我们学校开运动会,在群里“偷”了几张孩子们的照片,个个青春洋溢、阳光灿烂,多可爱啊!比心比心,爱你们!

 我的一节作文讲评课


我的一节作文讲评课

 我的一节作文讲评课

我的一节作文讲评课

我的一节作文讲评课

我的一节作文讲评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换杯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