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标签:
绍兴旅游鲁迅兰亭大禹陵 |
分类: 杂家 |
去绍兴不仅仅是因为鲁迅,还因为兰亭。
从杭州国际机场坐公交出发,每人30元票价,一个小时左右便到达绍兴。夏季的南方酷热难当,前几天刚刚下过大雨,空气中夹杂着湿热,让人有点憋闷。但对于我们而言,暑假却是最悠闲的时光,所以,就忍了吧!
我们俩选择先去网上找的“寻宝记”吃午饭,然后就近去看看鲁迅故居。出发的时刻那叫一个艳阳高照,要是在家里,给我多少钱我都不会出门。我们走过的地方是绍兴老城区,街道狭窄,老房林立。三米左右宽窄的石板路面,右边是住户的屋檐,左边就是水道。路中间还有个乌篷船码头,我都怀疑这样狭窄的水道能撑得住乌篷船吗?骑着电瓶车的行人呼啸而过,让我在骄阳下又惊出一身冷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地方,我这个北方人是不习惯居住的。
好在我们在一家小店买了一瓶花雕酒后,很快就找到了“寻宝记”,这家网红店果然人气非凡,我们俩排队等候了二十分钟左右才坐下。我们点了他们这里有特色的几样,店员服务很热情,只是店内熙熙攘攘,叫人头疼。饿了的时候吃啥都香,这第一顿绍兴饭我们吃的很满意。绍兴人可以用黄酒做一切,比如黄酒雪糕、黄酒布丁,就像我在黄山宏村吃的毛豆腐一样,第一口美味无比,但接下来,我们俩的胃又像上次一样不乐意了,此乃后话。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绍兴城最有名的应该就是鲁迅先生了。所以,最热闹的景区莫过于鲁迅故里景区。这个景区是免费的,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游客必须扫码领取了免费的门票后才可游览。景区周围有乌篷船游览,还有一些招揽顾客的人力三轮车,坐的人实在不多,我们也就忽略了。这个景区最重要的当然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百草园里种满了瓜,成了一片碧绿的瓜地。我正疑惑的时候,老张解释道“这就是碧绿的菜畦”。好吧,只能如此了。如今的百草园估计早已“面目全非”,高大的皂荚树还在,光滑的石井栏被特意围起来,供游客参观。那些弹琴的蟋蟀,紫红的桑葚,低唱的油蛉,不知道去了哪里,也许,它们只是存在于少年鲁迅的记忆中吧。同样的,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的座位也不得靠近,我们只能远远地看,却不知道那个“早”字究竟是什么模样。
走过鲁迅先生学习和玩耍的地方,时空好像一直在穿梭。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刚刚讲过的冯至的那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生命总是能跨越时空的界限,彼此关联。也许,这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语文老师自然还要去看看沈园。陆游一辈子的两个心结,到了都是越系越紧。我和老张调侃,像陆游这种,是不是有点矫情,既然一辈子不能放下,那当初为何不能坚持一下?虽说母命难违,但卓文君不是照样跟了司马相如。墙壁上的两首词从古哭诉至今,那是每个人生命中难以追悔的时光。
晚饭我们就在附近的居民区找了一家肃静的小店,点了绍兴有名的豆腐包子,口味凑活,没啥特别。
这是第二天的早餐,点了糟肉炒榨面,豆腐年糕。吃的时候挺好,吃完了不消化。
去兰亭!
初中课本上的景点看得差不多了,该轮到高中课文了!兰亭距离绍兴老城很远,因为不熟悉,我们打了个出租,花费将近五十块,回来的时候才知道,绍兴有一趟旅游专属公交,三块钱,在几个景点之间来往,只是时间间隔有点长。
一进兰亭景区,就被这茂林修竹吸引住了。似乎炎热都是属于外面的,难怪王羲之、谢安们挑选这个地方。鹅池边上有几只白鹅,王羲之有钱有闲有才有雅兴,倘是我,再多养点小动物也无妨。真乃减压的好去处啊!我和老张在曲水流觞处流连了好久,想象着当年兰亭雅集的盛景,山林间似乎还回荡着文人雅客们觥筹交错时的爽朗笑声,那些应景而作的诗篇记录着当年的情形。我们观赏了好多版本的《兰亭集序》,即便是没有一个当年的真迹,似乎也能感受到王羲之所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感慨。“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珍惜与热爱,王羲之不虚此行。而我和老张,能够徜徉在这文人雅客留下足迹和墨迹的故地,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绍兴的最后最后一站是大禹陵。这个景区更“冷”,几乎没有人。我们来这儿,主要是因为司马迁曾经来过。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司马迁上会稽,探禹穴。所谓“禹穴”,也就是埋葬大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