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9-09-18 15:36:42)
标签:
高一语文必修课文袁隆平原创 |
【教学过程】
一、从介绍袁隆平导入,看袁隆平和水稻的图片,出示两段颁奖词。一个是“心灵富豪”的颁奖词,一个是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如下:
1.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2.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3.2019年9月17日,获得“共和国勋章”。(被刷屏的最新新闻)《科技日报》时评:“科技之光”
二、解题,重点说明副标题中的“国家最高科技奖”
三、文体知识
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同时通讯又具有二者没有的特点: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
四、课文学习
1.自主学习五分钟,交流:全文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具体事例?读课文,用序号标注,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并决心培育出人工杂交稻。
(2)1964年,寻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并写出论文,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3)1992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4)在电台举办的活动上,袁隆平说了自己的梦想。
(5)袁隆平的战略设想……
2.观察一下课文所用的四个小标题,如果老师用“实践”概括第一节的内容的话,请你也选择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其他三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1)实践
(2)创新 (3)求实
(4)追梦 (意思对即可)
3.请再阅读每个章节的内容,给以上的词语加几个定语,告诉我们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实践者、创新者、求实者、追梦者?
自学后交流:
(1)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2)敢于挑战、不迷信权威,有韧性的创新者。
(3)勇于担当、捍卫真理、不计个人风险的求实者。
(4)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追梦者。
五、课堂小结
补充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教学反思】
1.因为课文中有很多专业术语,所以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有些内容不是很熟悉,把握起来也相对有些难度。所以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课文内容和人物的学习上。第一个概括事例的问题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得还可以。自学时我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在课文上事例处标上序号。一个是在空白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结果发现有部分学生特别懒,不爱动手,不爱书面表达。交流时,发现学生概括事件不完整,有的时候概括的不是事件,而是人物品质。
2.改写小标题和增加定语的环节我感觉设计得还不错,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事件中品读人物品格。但是换一种方式提问,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环节上,我也给学生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发现学生看懂了,明白了,脑中却找不到恰当准确的词语来表达。所以,对高中生而言,语言的积累也很重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