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健
海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31
  • 关注人气:2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市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之散文阅读考点分析

(2019-02-27 14:11:34)
标签:

济南市

中考

语文

散文阅读

考点

分类: 中学语文

一、近三年济南市中考语文散文阅读文章及试题答案

2018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20分)

母亲的翅膀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睡下铺,常常有些灰尘从床顶木板上掉到眼里。我便弄来几张山水画挂历,将床顶封了个严严实实。

一天午休,一只前身呈浅黄色、小巧玲珑的泥蜂“嗡嗡嗡”的围着我床顶上的那张山水画直转。我暗暗地觉得好笑:这只小泥蜂好天真——可能它是想从这幅画上的“花丛”中采出一些蜜来吧?真是“傻样儿”。

以后的日子,小泥蜂竟成了我的常客。它天天都来,从不间断,有时围着床顶那幅画一转就是好几个小时。每次,它围着那幅画转了一段时间后,便从床顶飞下来,“嗡嗡嗡”的在我跟前叫个不休,似乎在给我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

实习前,我收到弟弟的来信。信中说母亲天天在村口盼我回家,人也瘦了许多。信中还告诉我一件事:前段时间姐姐与家里失去了联系,母亲急得整晚整晚都睡不着觉。四处打听才得知姐姐被人骗去了外地。去解救时,在争执中动起了拳脚,姐姐吓坏了。母亲冲上去一把推开阻挡的人,张开双臂紧紧护住姐姐,自己却挨了不少拳头,伤了胳膊。母亲回来后嘱咐小弟不要将这一切告诉我,说怕影响我毕业考试。

读完弟弟的来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实习回校后,那只小泥蜂又来了,还是“嗡嗡嗡”地围着床顶那幅画转。

一天中午,当小泥蜂再次出现扰得我睡不着觉时,我的心情坏透了。我拿起床头的一本书,猛地向它打去。小泥蜂被打落到了地上。它像突然加大了油门的小发电机,在地面拼命旋转着,发出一声声急促而沉闷的声音。我从床上弹了起来,用脚向它踏去,想置它于死地。就在即将踩上它时,小泥蜂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勇气,像流星般从我的脚底下一蹿而起,飞逃而去……

第二天,小泥蜂没有来,我想它一定不敢再来了。

第三天中午,小泥蜂又来了,它的身子向左边倾斜着——显然,它的翅膀被我击伤了。小泥蜂尽管受着伤,但它还是“嗡嗡嗡”地围着床顶那张山水画艰难地一圈又一圈地转着。它显得特别焦急,像是要把画纸顶穿。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等小泥蜂飞走后,便将床顶那张山水画撕了下来。几粒白白的、米粒状的虫卵伴着一些小黄泥土掉到了床上。原来,小泥蜂将卵产在这里——那是它宝贝的窝。

一切真相大白!可爱的小泥蜂,你天天围着这里转,你不顾翅膀折伤,视死如归,这一切不都是为了你的儿女呀!它们就是你的生命。可爱的小生灵,你有一颗多么崇高而伟大的拳拳母爱之心啊!

当我怀着负疚的心,小心翼翼地将这几粒卵放回床顶小泥蜂的那个“家”时,我猛然间想到了家乡我那背负生活重担的母亲。她艰难拉扯五个子女,而今又被人伤了胳膊——母亲的“翅膀”已是伤痕累累了,但她仍用瘦弱的身体全力守护着自己的儿女。不知何时,我的脸庞已被泪水打湿。

以后的日子,小泥蜂将蜂卵搬走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兄弟姐妹也都早已成家立业。而我至今还一直惦念着那只曾被我伤害过的小泥蜂。多少次梦回大学,梦中,那只小泥蜂是那么真切地出现在眼前:它受伤的翅膀已痊愈,正带着它的“孩子们”在校园的万花丛中自由地飞翔……

(作者刘鹏,文章有删改)

19.通读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的翅膀”的含义。(4分)

答案示例:文题“母亲的翅膀”有多重含义:一方面指小泥蜂的翅膀,也指“我”的母亲的胳膊;另一方面指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与关爱。(表层含义占2分,深层含义占2分。)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

母亲冲上去一把推开阻挡的人,张开双臂紧紧护住姐姐,自己却挨了不少拳头,伤了胳膊。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通过“冲”“推”“张开”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保护孩子的焦急心态,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描写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3分)

就在即将踩上它时,小泥蜂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勇气,像流星般从我的脚底下一蹿而起,飞逃而去……

答案示例:竟,表示出乎意料。小泥蜂在翅膀受伤的情况下,竟然快速从我脚底下逃脱,写出了我的意外与惊讶,表现了小泥蜂强烈的求生意志。(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占2分。)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它受伤的翅膀已痊愈,正带着它的‘孩子们’在校园的万花丛中自由地飞翔……”的理解。(5分)

答案示例:这句话是虚写,写的是“我”想象小泥蜂翅膀痊愈后,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花丛中自由飞翔的情景。由此联想到“我”的家庭在母亲的经营下走出困境,过上了幸福自在的生活,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结合内容理解句意占2分,体会深刻内涵占3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讲解。(5分)

示例1:象征的写法。小泥蜂象征“我”的母亲,表达了“我”对小泥蜂的敬意,对母亲的感激,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含蓄形象。

示例2:对比的写法。文章将“我”对小泥蜂前后的态度进行对比,由最初的可笑、讨论到后来的理解、赞美,突出了“我”对小泥蜂的敬意。示例3:明线、暗线并行的写法。明线是小泥蜂不顾一切呵护子女,暗线是“我”的母亲背负生活重担,全力守护儿女。双线交织,内容充实,表达了“我”对小泥蜂的敬意,对母亲的感激,突出了母爱的伟大。(构思或写作方法占2分,结合内容分析占3分。允许学生有创新发现,言之有理即可。)

201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冬霜暖阳

  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

  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

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

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

  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

  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

  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

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

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

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

  11)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生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有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

  12)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

  13)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

  (作者:钱红莉。文章有删改)

19.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               ,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村里老人集体晒太阳  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归来  霜包裹稻草,给天地带来温暖    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主要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分别与暖阳、雾、霜对应,而且有特别明显的提示。如第一个场景,其提示词为“儿时”,主要描写了村中老人集体晒太阳的情景;第二个场景,提示词为“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下面的内容主要描写了作者在雾中等待母亲从集市归来的场景;第三个场景,其提示词为“小时候”,主要描写了小时候霜满大地,将天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场景。从这些场景中作者提取的人生启示是一一温暖、期盼和爱。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

  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

【答案】外貌描写。通过对老人们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冬天暖阳给人们带来的安宁与惬意,为文章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通过分析可知这句话介绍了村中老人的穿着、外形外貌,属于典型的外貌描写。通过这些外貌描写,表现了阳光给人们带来的温暖与安适。

 (2)结合语境,分析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

【答案】“贵重”说明看见蓝天的机会不多,照应了第段,也表现了作者见到蓝天那份惊喜和珍惜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把握。“贵重”意思为“珍贵、重要”,用在此处体现了人们因为见到蓝天的机会少,偶尔见到蓝天倍感珍贵。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的理解。(4分)

【答案】人生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最终的结果一一得与失是次要的,有时甚至失去的痛苦对人生更有帮助,更有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结合全文可知,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带回好吃的东西这一体验使作者认识到等待的过程最幸福,得与失的结果和期盼的过程相比,显得不那么重要。

22.文章第(11)(12)段在写作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

【答案】示例:这两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霜给稻草、稻草垛、棉花垛及天地万物带来的温暖,展现了霜宽厚仁慈,充满爱心与温暖的特性,为下文的抒情铺下情感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可以从文章结构、语言等方面出发。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提示进行分析可知,这两段内容将霜人格化了,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使要表现事物的特点更鲜明,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016

(二)心中有间小木屋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耐以生存的生意, 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 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 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走,进去看看。”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后来,北风凌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属相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一边说:“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额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9.通读全文思考:文章两段写出小书屋_____(1)___的特点, 第段却说“这儿,我再不会来”,原因是__2__  _表达了3____。(4分)

【答案】(1)柔和温暖,静逸雅致;(2)书屋变了样子,充满了商业气息;(3)作者对原本温馨雅致的书屋在利益洪流的冲击下变得商业的惆怅可惜、失望之情。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说说第段加点短语的含义。 (分)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答案】柔和而温暖是温和轻柔的意思,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照射下小屋给人以温暖轻柔的氛围,突出了小屋静逸雅致的特点。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 (分)

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答案】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本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两本书几乎很少有人关注,也很少有人去买以及“我”找到这两本书的困难,表达了作者对弥漫书香的书屋变得商业气息书店的惋惜惆怅之情。               

2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划线句“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的理解。 (4分)

【答案】温馨的书屋虽然已经变成了商业性很强的书店,但是那间静逸雅致、充满书香的书屋却在作者心里久久不能忘怀,表现了作者对书屋的喜爱不舍之情。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4分)

【答案】以回忆的方式写作,抑扬结合,对比衬托,比喻象征等,选择一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二、命题规律

《济南市中考语文2018考试纲要》提到的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这样表达的:阅读跟教科书难易相当的现代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中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品味语言,分析写作特色,领悟作品内涵。

1.文章内容分析

纵观近三年济南市中考语文散文阅读,所选文章都是1200字左右的千字文,以叙事抒情的内容为主,主题多与亲情、温情和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2.考点和题型分析

近三年散文阅读的题型基本保持一致,都是四道题,分别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赏析词语和句子,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以及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分析。尤其是后三种题型,近三年保持完全一致。略有不同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题型,20162017年都是概括内容填空,2018年则是回答题目的双重含义。整个散文阅读的分值略有变化,从20162017年的18分提高到2018年的20分。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都由4分提高到了5分。题型虽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考点没有变化,都是四个考点:

1)对全文情节内容主旨的把握。这个考点要求学生必须读懂文章,并能正确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给文章合理划分层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能基本概括事件,品析人物性格特点。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手法。这一考点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文中运用生动、含义丰富,具有画面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内容及手法,对词语和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和其他手法如贬词褒用、叠词等判断准确,并能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言外之意,体会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同时兼顾词语和句子在结构上的突出作用。

3)对文章主旨句的理解。这一考点要求学生在准确领会全文主旨的基础上,找到作者情感的升华之处。答题时既要理解句子本身,同时又要结合文章所阐述的具体内容,最后还要答出从生活现象到人生哲理的丰富内涵,这就是重点句子的言外之意。这样方能感悟到作者在文中真正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不是流于表面。

4)对文章所运用的典型写作手法的分析。这一考点要求学生对常用的写作手法“对比”“插叙”“欲扬先抑”“衬托”等等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思考时除了体会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还必须清楚写作手法与文章内容、主旨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然,除此之外,济南市之前的历年中考题中还涉及到了其他一些题型,比如,比较改句与原句的不同,分析文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根据内容展开想象进行场面描写等等题型。但从近几年的出题规律上看,必考的题型是:赏析词语、句子,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和写作手法。

3.2019散文阅读考试预测

因为济南市初中语文刚换了教研员,且教研员来自高中,所以出题的原则一向是遵循“稳中求变”的原则,从2018年的试题来看,散文阅读的出题形式和之前的没有任何变化。因此,我们认为,今年的考试,题型和考点变化仍然不会太大。近两年高考语文的文学作品阅读基本体裁是小说和散文,考点集中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写作的线索、环境描写的衬托以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等等,从中高考接轨出发,即使有新题型,也会集中在以上几个考点。

具体预测如下:

考点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可能会出现的题型:问答题“题目的含义”“题目的妙处”;填空题,概括具体事件、概括场景及特点,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考点二:赏析词语和句子

可能会出现的题型:直接赏析加点词语,直接要求从人物描写或者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词语替换后比较不同的表达效果,句子调整语序、变换语气或者去掉修辞手法后比较和原句的表达效果;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的句子)在上下文中所起的作用等等。

考点三:理解主旨句的含义。

可能会出现的题型:直接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或者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品析文段(尤其是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考点四:写作手法

可能会出现的题型:任选角度对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手法谈一点自己的发现;某个或某几个文段有何表达效果(或能否删去);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三、备考建议

从以往学生的得分来看,散文阅读一向是学生失分的大项。我思考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不会读。表现在:

1)阅读文章不懂得轻重缓急,速读一遍后,没有形成对文章的整体看法,而经常在一些无用的信息上打转转,导致对文章的理解支离破碎,抓不住关键。

2)阅读不讲究方法,对于文中的关键信息,在阅读过程中不动笔,不标画。

3)不能抓住文体特征,不能有效提取关键信息,不能理解文章的主旨。

2.不会做。表现在:

1)不审题,不按照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思考,往往“无中生有”,以自己的理解代替作者观点。

2)断章取义。不能结合上下文合理联系,只盯着一个词、一个句子想答案。只记套路不会灵活理解。

3)不会完整、准确表达。写得太少和写得太多都会导致失分,有些学生即使明白了文章意思也不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对策:

1.强化文体特征,在反复阅读中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一般规律。比如抓住题目、抓住线索,理清事件,抓住结尾部分的抒情议论语句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作者在文中叙事绝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场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而这种理解和感悟往往就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情感也可能是复杂的,变化的,但一定是积极向上的、满含希望的。所以,答题扣住具体内容是重要的,但理解主旨的方向不要出现偏差。

2.有些问题,学生不是不会,而是不能得满分。所以,找准学生的小失分点,强化练习。有些考点学生认为很简单,比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但是在结合内容理解上往往回答不具体而失分,即在回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时候失分。再比如赏析词语和句子时不考虑在上下文结构上的作用而失分。

3.提高学生答题的逻辑性。即使是文学类的作品,作者写文章也是讲究逻辑性的,但学生思维如果毫无逻辑,就会乱答一气。分条回答,保持思路清晰。即使是教套路,也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条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答题的两个要点,一个是散文阅读中最重要的是每个题目都会涉及到文章主旨(即文章表达的情感),即使这个题目实在不会,写上主旨也能得到一半的分数;二是散文阅读中,任何题目都必须紧扣文章内容,所以,看到词语解释词语,看到句子解释句子,看到段落概括段落内容是第一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下雪了!
后一篇:温故而知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