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评定小组的一些事情
(2008-09-29 15:06:21)分类: 人生体悟 |
进入奖学金评定小组,三个礼拜以前就有开会讨论评定方案。这次是自己班级里评,脱离了复旦学院,所以需要从头到尾指定我们自己的规则。
会议的时间都是牺牲午休换来的,中午不得时间在桌子上趴一会还真是让人很难受。
我们10来个人讨论很热烈,各抒己见,排除少部分不太有使命感的同学外,这个团队很好很和谐。在我们很满意的情况下,方案终于公示,并且开始接受大家的申请。
当然公布以后有给大家时间提意见,也有少部分同学提了意见,相应的可取处我们也进行了修改,此后才正式开始接受大家的申请材料的。
评定工作是比较麻烦的,对大家的提交材料,关于如何审核的方式我们就讨论了好久。最后两个人负责一块,进行评定,对于不清楚的,立刻提出来所有人一起讨论,看是否给予认可。所有结果交给石头看,一个一个一块一块地看,如果有疑问再立刻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最终传阅所有人的材料,每个部分每个评定小组的成员都要查看。几乎保证没有失误。那一天我们搞得很晚,如果是以前的张江,食堂肯定没东西可吃。当我匆忙吃过晚饭以后,才刚好赶上晚上的课。冷饭冷菜吃着总不是很舒服,不过德育审核工作总算完成了,也是一个欣慰的地方。
只不过弄到那么晚,有一方面还是因为大家有点群龙无首,浪费了许多时间。关于审核方法,应该马上敲定,只要保证审核原则是“不可以独断,必须公平必须公开”就可以了。其实对于不能效率的工作我一向恼火。但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能站出来统领大家,就好了。其实也不能说是石头或者是学习委员没有想清楚,其实大家都很忙,我也谅解。但还是感觉有点寒,毕竟自己晚上有课,胃也不太好……
但远没有想到的是,还有更寒的。每当事情触及人的利益,或者亲近的人的利益,人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套用石头的话,评定小组里的确有出现偏袒的现象,但是我知道她是无心的,否则她不会总提起她自己亲近的人,想看看那个人在什么排名什么情况。我个人认为,既然进入了评定小组,就要公平公正。关于我自己,很多参与的活动也是看到别人的申报材料才想起来,我也有参加。如果当时提出来修改一下,我觉得应该也问题不大,不过我没这么做。已经过了截止时间,虽然自己是评定成员,也不可以改自己的申报材料了。否则还可以加分,那项我没加满呢=。=
由于一开始有些疏忽,方案没制定好,没考虑到德育的基准分,所以审核以后的德育分差距太大,不能反应正确的情况。大家这时才想起来,复旦学院的30分德育里有24分是基准分,也就是说,复旦学院里的德育分最多也就差6分。我们按照德育分这么算下来,差距大的惊人,10分的差距太恐怖,以至于绩点几乎无法挽回。很多排名靠前的被落后了,有些排名靠后的,一跃至前。本来不可能拿奖的可以拿二奖了,本来可以拿二奖三奖的,甚至可能没奖。绝大部分同学的利益没了。于是dvd出了个算法,对德育进行除2加15,这样等于是把基准分调到15分,然后其余部分有些是送分的项目,也可以得分,综合下来,和复旦学院那个24分基础分差不离。大家觉得这个算法不错,一致采用了。
没想到这个方案竟然引起同学的不满。有的人因为自己填写的社会活动或工作被我们否定了而产生不满,认为该得的没得。这类人其实是心虚的人,因为他们确实没做过事,否则不可能得到整个小组的否定。还有的人因为德育高而绩点低,经过调整以后,明显对他们不利了一些,于是他们认为我们擅自修改方案。这类人是种极端,方案没公布有修改法,但是整个评定是要考虑大部分同学的利益的。并不是说,如果不修改,绩点高的人因为素质高,不想来争论本可以属于他们的奖学金;也不是说,如果修改了,绩点低而活动参加得多的同学因为素质没有绩点高的人高,就能拉下脸皮来争奖学金。
方案和得分情况公布以后,据说男生寝室讨论了很久,团体讨论,有人大大的发表不满。我个人认为,这个方案是为大部分人服务的,而且班级里大概也就一半多点的人申请了奖学金,能够对方案表示不满的,或许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这个只是个线性拉升,不影响德育排名,但是客观上的确拉小了原来方案中所说明的德育所占的比重。于是应得分被扣掉的人不满意,要拉其他同学开始说三道四;于是德育高的人,觉得德育比重突然降低了,自己少了竞争力,于是也要拉其他同学开始说三道四。
或许应该承认是一开始没有考虑清楚就公布了方案,但是至少对于那些可以称作是“虚报”的同学,我们是有理由驳回的。如果有不满意的,可以马上私下找学习委员查看自己的评分表格,哪里不满意可以立刻提出来。可是竟然没几个人来复议,却只在寝室里叽叽歪歪。我实在有些想不明白,自己虚报了以后,还真的有脸皮在背后叽叽歪歪吗?假如不是虚报,何不来对质?
如果说大家都是同学,没有脸面来找学习委员,这就更说不过去了。如果要脸面,一开始为什么虚报?如果不是虚报,是自己的权利就真的因为脸面而不去讨回来?大家以后都要进入社会的,如果自己的权利自己不掌握住,到时候什么都没了,留着面子做什么?我说,权利是不可以放弃的,在真正牵涉到个人利益的时候。人,是要懂得主张权利的。
知道了大家只在寝室叽叽歪歪以后,好心的石头说要提供大家一个渠道来复议。于是本来该放假的评定小组成员,一大早9点就聚集到了教室里,当然也排除了一些没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成员没有到场,接受大家的复议。结果,叽叽歪歪的没来几个,有两个同学很好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经过他们的阐述,我们认可了他们并且把分数加给了他们,这样不是很好吗?有话当面说出来,这样的性格是我很欣赏的,尤其是关于自己权利的争取的时候。有个寝室叽叽歪歪得特别厉害,其中一位同学没参与讨论但却前来了,姑且给他代号X。其实他是热心地前来,本身对自己的结果没有任何疑问。当我们问及他的室友的时候,他说“他们都还在睡觉,我出门的时候问他们要不要来,他们说来了也没用,不去了,然后继续睡了。”
如果你不是虚报,为什么不来?如果真不是虚报,是男人的却没有来争取权利的勇气吗?真的关心事情,就不会想着要睡觉,如果真的是关注容易而不是钱。假如奖学金只是一张纸头,有人还会叽叽歪歪吗?或许有些人也是为了荣誉,可是私下里叽叽歪歪的所作所为提供了我怀疑他们动机的力量。不可以一竿子打死一群人,我也不想讨论对奖学金到底是争取荣誉还是钱的问题。
不过X同学倒提醒了石头,其实私下来的时候,有的同学就不想拉脸来问,现在公开接受复议,在更多人面前,有些人就更不好意思来了。不排除有这样性格的男生,终究是性格的弱点,假如不能克服,也只能是他自己的遗憾。
对于将德育部分进行dvd算法有不满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质问为什么突然出现这样的算法。其实,如果不对分数进行处理,如果那些绩点高的人也会扯下脸皮来质问为什么德育分影响那么大,那么还要学习做什么的话,也算是一种极端。不能因为处在一个极端的人提出质问,我们就要修改规则;必须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希望德育好的人知道,学习是第一位的,参与各种活动只是大学的丰富的娱乐活动;希望绩点好但德育差的人也可以知道,学习并不是全部,稍许参加一些活动,做一些社会工作,还是很需要的。
从头到尾评定小组的付出以及石头的付出都是很大的。尤其是石头,晚上也几乎没有睡好。石头的性格,个人认为太过于善良。对于每个人的权利,都是要自己去争取的,不是说要求着对方去履行权利。假如在大学里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对学生的未来应该是弊大于利的。可是我清楚石头的性格,态度强硬对她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于是她为了硬把权利强加给叽叽歪歪的同学,硬是让我们这个评定小组的成员心寒了一把。大家这么早起来不说,我本已打算好的回家,也被延迟,甚至午饭还在食堂解决;对于小组里还没完成lab的同学,debug的时间本已很紧,当晚要是交不出不就影响成绩了么?于是空旷的教室里我们等着来复议的同学,情况自然是心寒到了家。
其实背后说的也就那么几个人,我也知道他们无心的,可是有些人有些做法真的是让人不可以接受。原来SS也有这样的人,而且就在我们班。幸好我和彼君不熟,否则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大概都要被颠覆了吧。
最后讨论下来,决定十一以后马上开一个班会进行总结工作,公开我们的评定过程。如果在截止时间前,私下和公开都不再来进行复议的,就视作放弃复议权利。我们承认可能会有疏忽,没有绝对的事情,但我们不希望大家在背后叽叽歪歪。这是个道理的世界。
终于由此,看清楚一些人,看清楚一类人。自己的脾气自己知道,虽然气不打一处来,但既然加入了评定小组,就要尽到自己的义务。不管我们小组的付出,石头老师的付出,有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至少对自己问心无愧了。而且我们可以为大三这年的奖学金评定积累经验,以后做事情,都要想清楚,尽量周到考虑,做好困难准备。
过去了就过去了,现在奖学金也尘埃落定了,等十一以后拿到名额,就可以知道到底谁获得那几个奖项了。对于本就不属于自己世界的那群人,没必要再一肚子恼火了。
总是要经历一些才会成长。想了很多,也说了很多,接下来,就是沉淀他们,使自己成长。欣喜的是,虽然我这个学期退出了团学联,我发现我做事还是那么有激情那么有责任心,并且我也喜欢有激情和有责任心的人。希望自己能这样保持下去,也真的希望自己每个关心的好朋友也都和自己是同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