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9】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标签:
杂谈 |
http://s7/middle/4a4e7a49nc8298d3ddb56&690
偶尔也勤快地翻翻闲书,这大抵是我渐渐想拾起的某个习惯。
花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匆匆读完杨照先生的《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我从网上订了这书,正读到兴头上时,却突然发现又是重页又是缺页的,难免觉着搅了好兴致。后来又在网上申请了换货,书送来的很快,但依然有瑕疵,我心底大约还是有些不痛快的,但想着也并不影响阅读,也就罢了,毕竟人家下雨天送趟书也不易。好在书也算读得进去,渐渐淡忘了这小小不快。
在病榻上不断向女儿告白心绪的梁启超,给儿子写家信而传世的傅雷,再到近来龙应台写《亲爱的安德烈》,张大春写《认得几个字》,以及这本我刚刚念完的书——大的面向也好,着眼于生活细微处也罢,父母亲写给儿女的文字似乎也不少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一位善于言辞与文笔的父亲,能够将对子女的爱表达的深入骨髓。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父亲是忙碌、寡言、粗心和不善言辞的。
于是——光是“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这几个字入眼就已足够吸引人了。抒写父女俩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爱是弥漫其中的内核。“叨叨絮絮地述说”,才是“遇见”的真谛;唯其透过不断地倾吐,既揭露着自己的青春身世,也辨认着女儿的成长轨迹。读杨照写给女儿的情书,看父亲与女儿一同成长,细腻而柔软。
http://s5/middle/4a4e7a49nc8299a2fe5b4&690
“人生残酷的事实是:三岁那年你虽然去了京都,看了枫叶,但你的感官和你的记忆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枫叶美景来不及跟你的生命发生具体深刻的关系。那年的京都、岚山、高山、太原,你去了,但这些地方却没有进入你的生命,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这件事一直在我心中,成为提醒、警惕。人的生命有什么没什么,往往不是取决于我们去了哪里、看了什么,而在于去到看到时,我们的内在感官与记忆有多少准备。生命的丰富与否,与外在环境的关系,还不如跟自己内在准备来得密切。
……
我希望你早早准备好,开放自己,让世界的丰富,通过感官与想象,都变成你生命中的丰富。”
http://s9/middle/4a4e7a49nc8299c71d4d8&690
“我微笑听着,想起了我自己童年时期,暑假来临时,感到最兴奋的,不是可以睡懒觉、可以不用上课考试,而是可以自己做生活计划。……
我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满满的,看着刚写好的时间表(有时上面还画图),既高兴又得意。再想想,其实不只放假,就算刚开学,我也会有同样的快乐,花许多时间计划自己新的学期要干吗,可以干吗。
做得太好太丰富的计划,唯一的问题是——太不容易执行了!没几天就打了折扣,两三个礼拜后,索性就把计划丢到一边,随性混着过日子了。虽然每次都无法确实执行,却还是一次又一次做计划,乐此不疲。
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同样的快乐。我明白了,那快乐来自想象、试探自己生活的可能性。不是别人帮你设计好的,你只需照着遵守的时刻表,而是你为自己设想的,你第一次为自己的生活——有趣或空洞,丰富或无聊——负责。”
“我完全没有意图要你跟我一样喜爱文学,热衷文字创作。但我真心期待,你长大后会同样珍惜自己的热情、别人的热情,愿意伸出长长的手臂拉住拥有相同热情的人,靠着这些人,不断替自己的热情保温,甚至添加薪火,如此来抵拒世俗力量对我们热情兴趣的持续伤害。”
http://s9/middle/4a4e7a49nc8299d735368&690
“……我知道、我确信,少年时代最大的珍宝之一,就是极度善感的心,随时吸收,随时感应,就算对于看来陌生、疏远的东西,也不要轻易拒绝。生命拥有比我们想象更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不同的东西。”
“这是我一向极为看重的基本能力,如何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情况下,不陷入主观偏见中,愿意尊重客观,接受客观。这是‘是非之心’的起点,也是人摆脱自我中心的核心力量。尽量脱开自我感受,考虑不同立场的人会有的感受方式,我们对这个世界才会有准确些的认知,也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愤愤不平吧!”
“人生有更多可能性,也就有更多不同的时间衡量尺度。我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简单粗糙地以为选择最早出发、跑得最快就是对的。没有准备好就急着跑,会耗掉许多冤枉的时间;更糟的是,草率设定一个目标拼命朝那里跑去,我们就会忘记要看看其他可能的目的地、其他可能的路线,我们更就无从安心体认路途过程的经验。换句话说,我们先取消了太多也许可以去、应该去的人生车站,把自己弄得狭窄贫乏,那样跑得再快能干吗?”
“到一个名胜古迹,不管别人觉得再怎么伟大、了不起,如果那里没有故事,没有可以感应、想象的内容,那么所有旅途上耗费的精神心力,就真的很像是惩罚了。
我希望在长大的过程中,你能够不断开拓、增加自己能有所感应的故事,那样你才有办法到不同地方享受旅行的乐趣。旅行不只是去了就算了,还应该要有在那里找到能给予我们生命感动的理由,不然旅行就不会是一种享受了。
京都有京都的故事,巴黎有巴黎的故事,纽约有纽约的故事,当然北京有北京的故事。我希望将来你的生命可以丰富到去所有这些地方,都有相应的故事让你感动、让你惊叹,去到任何地方都不会再像罚站一样痛苦了。”
http://s7/middle/4a4e7a49nc829a054d876&690
随手摘抄了一些有感的语句,也许这也是我们父母想对我们说而未尝表达过的吧。另外还有些小小故事,很是打动我心,碍于篇幅就不一一抄录了,有心的朋友烦请自己找来读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