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39】恋恋台湾之六:永远不能达到的阿里山。

(2012-08-02 10:18:21)
标签:

台湾

环岛

阿里山

森林

云海

铁路

旅游

分类: 【在路上】当梦想照进现实。

新闻里在说,台风苏拉逼近,阿里山封园了,于是思绪又将我拉回大半个月前的阿里山之行。

http://s14/middle/4a4e7a49nc63e9ace3cad&690

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大片大片葱葱郁郁的树木一晃眼就抛在了身后,眼前又是大片大片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来。转弯大多短而急,同车的人已服下前一日准备好的晕车药,等待着目的地的到达。有人开始吐了,晕车的人似乎越来越多;有人进入梦乡,也许这不啻是缓解晕车症状的良法。我依然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一边暗自庆幸身体还没出什么状况,一边贪婪的看着车窗外的风光,时不时拿手机贴在玻璃上拍个几张。耳熟能详的阿里山似乎不是那么容易来的呢。

午饭时光,终于是在停车场看到了和我们一样的游人,换成接驳车去饭店前,导游开始提醒此时阿里山的温度大约在十九摄氏度左右,同伴们开始套上长袖,我依然是短袖短裤,这样的温度于怕热的我来说,再好不过。

用了午餐后,走在山林间长长的步道上,阿里山,真的是在脚下了。波澜壮阔的绿色大海里,想起导游在车上说的,原来“阿里山”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而其中没有一座叫“阿里山”。哎,原来那么多年,我们都误解了啊。

 

http://s8/middle/4a4e7a49nc63ebfc15d67&690

与民国同岁的阿里山森林铁路是世界仅存的三条高山铁路之一,轨距762m,坡度6.25%,由海拔30公尺的嘉义市升高到2216公尺的阿里山,途经热、暖、温三带,景致迥异,搭乘火车如置身绿野仙境,尤其独立山的三次螺旋环绕及第一分道的Z字形爬升,绝对令您不虚此行。昔日为转运木材而兴建的它,今已蜕变成森林旅游列车。

园区内现有三条支线,其中「祝山线」为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高山铁路,专供前往祝山观日出的游客搭乘:「眠月线」为观光之用,除了沿途美景以外,终点还有著名的石猴游憩区:「神木线」则穿越园区,至巨木参天的神木区。而早年所遗留下来的蒸汽火车与报废车厢,也已在沼平车站旁装潢成风味独特的车厢旅馆与火车展示区,让游客住宿与观赏。

森林铁路以蒸汽机的动力,牵动火车爬山,在婉蜒的山谷中前进,穿山越岭、飞澜跨桥,千回百折,惊险无比,沿途但见峭壁悬崖、古木参天,足见工程的难巨伟大。


http://s9/middle/4a4e7a49nc63ec28255a8&690

http://s8/middle/4a4e7a49nc63ec5764777&690

http://s10/middle/4a4e7a49nc63ec8c153c9&690

http://s4/middle/4a4e7a49nc63ecb997363&690

姊妹潭是二个大小不同的邻近湖泊,『姊潭』呈长方形,占地160坪、『妹潭』略呈圆形,占地20坪,相传有二位山地女孩在此双双殉情,故后人附会而称姊妹潭;姐潭湖区还设有一座以桧木为基座的相思亭,姊妹潭周边更设有全长180公尺的环潭步道,可让游客游览全湖是观赏姊妹潭最佳的方式;夏季为满水期,冬季则为枯水期。

 
http://s12/middle/4a4e7a49nc63ecf5aba4b&690

http://s13/middle/4a4e7a49nc63ed161b63c&690
观景台上觅云海。


http://s13/middle/4a4e7a49nc63ed45cc3ec&690

被我拍的很坑爹的阿里山香林神木——红桧巨木。说起神木,绝对是漫长漫长的故事,请自行百度吧。

http://s14/middle/4a4e7a49nc63ed68ddc7d&690
坐不了小火车,就拍个车站好了。

 

阿里山绝对没有大陆的那些山川雄奇壮美,也是——“登黄山则天下无山”么,领队大约是怕我们对阿里山失望,在回程的车上调侃说“不到阿里山终身遗憾,到了阿里山遗憾终身”。同车的几位老人则在感慨着在落雨前下了山,一路平安,悬着的心终于是可以放下。我则在想,如此的阿里山其实并不适合走马观花,那样只能浮光掠影,阿里山的终极魅力在于长久地居住,与山、与溪水的长相厮守。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的阿里山五奇,其他四者也许要看缘分,但只要你漫步阿里山山林,就能享受一场森林芬多精的沐浴。春日里可观樱花季,炎炎夏日,此处空气清爽,绝对是避暑胜地哦。对于我们这些来去匆匆的游客来说,还有何好强求的呢。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在这样的山歌里,阿里山原本就不曾真实的名字再次虚幻,终于成为山水一样长存的某种代言。

 

下篇预告:高雄:谁的一见钟情不刻骨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