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5】春行徽州

标签:
徽州春天卢村五里村西递 |
分类: 【在路上】当梦想照进现实。 |
周末春游踏青,目的地选在了去了又去的徽州。细细想来,前几趟去都是在秋天,唯独这次可以赏得好春光。
第一站:卢村。
坐了大半个上午的车,才从南京抵达屯溪。下午得知遇上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道路管制,只好从宏村步行至卢村。好在一路风光不错,边看车手奋力骑行边快步前行,倒也不觉得这几里路走的冤枉。
http://s15/middle/4a4e7a49nbd3db6c4b56e&690
http://s6/middle/4a4e7a49nbd3db726acc5&690
http://s4/middle/4a4e7a49nbd3db79f6543&690
http://s14/middle/4a4e7a49nbd3db803833d&690
http://s14/middle/4a4e7a49nbd3db86f5f0d&690
http://s10/middle/4a4e7a49nbd3db8e38fc9&690
http://s8/middle/4a4e7a49nbd3db9414367&690
http://s5/middle/4a4e7a49nbd3db9a78b44&690
http://s4/middle/4a4e7a49nbd3dba1a2253&690
http://s10/middle/4a4e7a49nbd3dba665bd9&690
http://s1/middle/4a4e7a49nbd3dbac3e7e0&690
http://s5/middle/4a4e7a49nbd3dbbb614f4&690
http://s10/middle/4a4e7a49nbd3dbdd95559&690
http://s2/middle/4a4e7a49nbd3dbe8450c1&690
黟县卢村枕山面水,“依山建屋,傍水结村”,利用围合平原、流动的溪水和丰富的山林资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得村落的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卢村现在依然保存有49幢古民居,其中包括卢氏33世祖卢帮燮于清道光年间所建、距今180多年历史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木雕楼群(为徽派木雕艺术的极品,由当时主人雇用两位工匠花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被誉为“徽州木雕第一楼”),主要有志诚堂、思齐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很多电影及电视剧都在这里拍摄,其中曾经引起很大反响的黄梅剧《徽州女人》就是以木雕楼为场景而搬上舞台,斯琴高娃拍摄的《走出蓝水河》也是在这里取景的。
第二站:五里村。
五里村位于黟县碧阳镇。全村桃园面积1100余亩,是一个以种桃为主的水果专业村。四月二日桃花节开幕,可惜我们到底还是来晚了一步,桃花渐过花期,要是逢着千亩桃花朵朵开放的盛景,加之星星点点的油菜花和徽派民居交相辉映,如此田园风格该是多美。
http://s16/middle/4a4e7a49nbd3dc03d34df&690
http://s14/middle/4a4e7a49nbd3dc0ab3ead&690
http://s1/middle/4a4e7a49nbd3dc1201f70&690
http://s15/middle/4a4e7a49nbd3dc17db3ae&690
第三站:西递。
西递和宏村都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却又呈现着彼此相近又相异的风情。
由于河水向西流经这个村庄,此地原来称为“西川”。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西递这个名字,之所以改称西递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前这里是交通要道,政府在此处设有驿站,用于传递公文和供来往官员暂时休息,驿站在古代又称为“递铺”,所以西川又称为“西递铺”。另一种是:中国大地上的河流都是向东去的,而西递周围的河水却是往西流的,“东水西递”,所以西川也就被称为西递了。
到西递的时候,正逢着落雨天,我实在没有雨天拍照的经验,匆匆拍了几张就停手,也罢,给下次再来留个念想吧。
http://s16/middle/4a4e7a49nbd3dc1c669bf&690
河水微澜,倒映着村头的剌史牌坊,也荡漾着岁月泛起的层层的涟漪。这剌史牌坊是为胡文光衣锦还乡树立的,为少见“楼阁式”牌楼。
http://s16/middle/4a4e7a49nbd3dc2473f1f&690
http://s3/middle/4a4e7a49nbd3dc29e9a52&690
http://s4/middle/4a4e7a49nbd3dc2f3e4c3&690
小姐绣楼上远眺。
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阁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楼额木刻分别为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本邑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整体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潇洒”。
http://s5/middle/4a4e7a49nbd3dc35918e4&690
第四站:唐模。
唐模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至今还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是个极具浓郁徽派气息的皖南古村落。该村位于黄山之口,毗邻歙县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
http://s2/middle/4a4e7a49nbd3dc3b274a1&690
古徽州秦淮河——水街。水街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派民居和夹溪而建的街道市井。街上杂货店、百货店、油坊一应俱全,杏旗飘扬,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沿街筑有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供人来往歇息聊天。
http://s11/middle/4a4e7a49n7952fa06034a&690
忠君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檀干园。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36间当铺,时称36典。其母想往杭州西湖游览,苦于山高路远,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娱乐,并报答乡邻相助之恩。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
http://s4/middle/4a4e7a49nbd3dc4967c83&690
http://s13/middle/4a4e7a49nbd3dc50f4f7c&690
http://s10/middle/4a4e7a49nbd3dc56589c9&690
http://s6/middle/4a4e7a49nbd3dc5cebc65&690
http://s15/middle/4a4e7a49nbd3dc651baae&690
汤显祖在游历了徽州后,曾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来表达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
水墨卷里,青石巷间,是繁华逝去后一种欲说还休的纠缠。去了又去的徽州,每次总是给我放佛若初见的惊喜。
常常能遇着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写生学生,静静地坐在喧嚣的街头一隅,一画一笔地描绘着眼前即景,而我只能匆匆用相机快门拍几张留影,然而再匆匆告别。
卢村、五里村、西递、唐模,借着这些小小村落的模样,南来北往的游人们大抵和我一样,透着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徽风雅韵,在假想着那个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的曾经风光显赫的古徽州,那么近,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