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辩结束

(2010-05-16 21:22:13)
标签:

大四

论文答辩

尴尬

无奈

校园

http://s15/bmiddle/4a4e7a49x86b604459f0e&690
(玫瑰姐用手机拍的。整个论文答辩中,我一直忙于记录,虽然带了相机却未留下一张照片,真是遗憾。)

 

答辩在昨日的中午时分宣告结束。

全班四十二人,一人参军,一人出国,貌似还有一人请了病假,实际参加人数大约在三十九,从早上八点一直延续到中午十二点半左右。

 

分了两组同时进行,答辩委员一组是曾经的班主任YL,大一时候一直喜欢放《公民凯恩》的LJ老师和大三起才开始带我们的中传毕业的SH老师;另一组的老师则显得更是和颜悦色,近八十岁的老爷子ZJJ,我们下一届同专业师弟师妹的班主任ZJ老师和担任制作课教学的LYN老师。

之前,我们都感慨说分在前一组真真是冤家路窄,过去的一些事情如鲠在喉,总是让人不那么痛快。

 

还是不情愿的做了答辩秘书,让我不得不思想高度集中,很累。

至于答辩,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整个集体,总结起来就是过程很曲折,结局很欣慰。除了四位同学(严格意义上还得再加上病假的和出国的两位)还需参加二次答辩外,其余同学皆算顺利过关。

 

答辩前一天去学院开会,包括之前同学在QQ上抱怨说很紧张,我倒是全无任何感觉,一付该来就来见招拆招的大无畏。事实证明,我实在是做不到外表看上去的那么淡定。实在是烦躁。

 

答辩前征求老师意见,自我阐述时可否借助PPT演示,其余的老师都无异议,某老师却坚持只得口述。也罢,完全在我意料之中,反正我也做了二手准备。只是我还是心里小小牢骚,又不是没有使用电脑的条件,又不是过于依赖PPT,再说在规定时间内,一万六七千字的毕业论文,有些阐述,明明用图表图片形象展示效果远远好于口头文字。

http://s7/bmiddle/4a4e7a49x86b5750aa926&690 

http://s10/bmiddle/4a4e7a49x86b57556f0a9&690 

http://s16/bmiddle/4a4e7a49x86b57575645f&690

http://s16/bmiddle/4a4e7a49x73def473f6df&690

(本打算自我阐述部分演示的PPT)

http://s5/bmiddle/4a4e7a49x86b592b3b594&690

(简单的三个附件PPT,用来解释一些概念)

 

答辩正式开始后,第一位同学即遇到棘手提问,几个同学用手机在校内上说怕是要凶多吉少了。后来的若干同学也都磕磕碰碰。轮到我之后,依然是莫名其妙的“刁钻”,好在一来也有准备,二来也有其他老师打了圆场。不过之后的某位同学还是和该老师起了冲突,场面一度有些尴尬。在另一组结束答辩后,我们组的进度整整慢了七个同学,于是乎后面的速度也就加快了许多。

 

显然我对整个论文从准备到答辩有太多太多的想法。

一、

学识浅薄、理论薄弱,难免观点幼稚,我丝毫不否认我们论文中出现的疏忽与偏颇;但我更加以为并一直持这种看法:一方面,对自己而言,该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就绝对不能含糊,该坚持自己观点的时候亦要坚持到底。纵使是面对老师,固然得尊师重教,但绝对不会也不能盲从老师的观点。另一方面,身为人师,得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与空间,绝对不能硬是按照自己的既定观点去武断评价学生看法,更不该把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强加于学生。

 

二、

对于我的同学,我依然感到有不少人还没有真正把论文当回事,至少在态度上。仅仅说格式问题,在若干同学答辩过程中,老师指出的问题都是字体字号的不统一,未做引用文献的脚注说明,错别字等等,甚至几个同学连论文指导老师的名字都写错。亏我之前还给全班同学连续群发了三封关于论文格式说明的EMAIL,其中专门对脚注、参考文献等做了举例说明。

 

三、

有些出现在答辩过程中的问题明明在开题答辩亦或论文指导的时候就可以规避。譬如论文题目的合理性,开题答辩时老师既然没有提出异议,又为何要在论文答辩中指出选题有失偏颇呢。

 

四、

答辩还是缺少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在多数同学的心目中一致认为两组答辩老师一组过于严格,一组则明显好说话多了。对此,要么索性全班同学分上下午两场,保持答辩老师阵容的统一;要么分组后避免两组老师一严一松的尴尬局面。否则无论是对未通过答辩的同学还是所有同学的打分而言,都有失公允(其实我从来不期待绝对的公平)。并且,在之前分配指导老师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答辩老师为双数,指导老师也应该为双数,否则就不能真正做到答辩时导师回避制。整个答辩中,明显导师在场的同学略占便宜,其他老师提问时也温和几多。

 

……其实我还有很多想说的,但我实在是觉得自己牢骚发的太多,不够于理性,这样不好。同学在QQ上感慨说再也不想答辩了,我只能笑笑,毕竟不长的时间以后我还会再经历。

 

答辩结束宣布结果后,不少同学都松了口气。我只能默默祝愿要参加二次答辩的几位同学接下来能顺利。

 

在学院门口合影留念,大一的时候在差不多的地方我们也曾拍了一张合影,只不过到如今已物是人非,变化太多。我们都回不去了。

 

我提议说要不大家一起聚个餐,这样的想法之前一天就和同学沟通过,可最终还是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之下不了了之了。一些同学走了,一些同学选择了小范围聚会。既然人也全不了,索性还是等毕业那天的散伙饭(虽然已是约定俗成,但我觉得还是称为毕业聚餐好些)吧。婉拒了几位同学的邀请,我只好再去赴之前定下的本打算推脱的下一个约会。

我想是不是我太敏感,有同学拒绝聚餐的缘由实在是让我心酸又心寒。我知道聚餐很难,但我想要的仅仅就是一份爱一份心一份不舍一份珍惜而已,也许是我太贪婪。

 

只差两张纸,大学四年真的是要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月季
后一篇:零五二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