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时候去新城市闲逛,碰到一高中同学,一年多没见了,心里小小的惊喜,打了个招呼。
外面在下雨,我又没带伞,走不掉,遂去了先锋书店。好久没有买书了,心痒痒的。
流连,一个个书架前。
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安意如的《惜春纪》让我爱不释手,精装本的价格又让我望而却步。
一眼扫过去,最先引入眼帘的是黄仁宇的《缅北之战》,出版六十年后重新问世。他的第一本著作,以“业余新闻记者”身份撰写的一组战地通讯,记录中国抗日远征军在缅北进行会战的实录,也是研究缅北战争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只是这类的书,现在而言,我没有太大的兴趣去读。
畅销书那一栏,很多的诗词赏析类型的书,自从安意如的浪漫古典情系列走红以后,这类的书有泛滥成灾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在写,天津教育出版社也出了不少,只是真的写的好的不多,这样下去读者早晚都会倦的。
曾经一直排斥去看外国的小说,现在倒多了几分兴趣,人总是会变的。
喜欢上海译文出的那一套译文名著文库,有时候想要是有机会发一笔横财,一定要把这套书都买全,慢慢的读,这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今天买了《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碰巧都是毛姆的。
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的小说机智、幽默,不时流露出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讥讽。
《刀锋》似乎写的更成熟些,但我却偏爱《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的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毛姆在小说中探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而《刀锋》,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毛姆七十高龄时所作。写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趋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
觉得毛姆这个英国佬很合我的胃口,暑假的时候两本书对照着,好好读读,想来定会获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