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社要求写的《南艺日记》的文章:
2007年3月25日 星期天 晴
不觉间春来新绿满眼。
走过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局促、忧伤、残酷、孤独、踌躇满志、单纯明朗、满腹心事的青春全都寄放在了那里。没有厌倦,没有审美疲劳,没有腻味,还是欣赏,还是感动,还是喜欢,一步步迈入在南艺的第一个春天。
开学已经是第三个星期了。看着新的课表,设置的种种课程依然让我好奇与向往。
或许都有年少轻狂时,觉得自己才情飞扬,恨不得一步登天,绽放光芒。清醒的时候心里也明白,终究是半瓶子水,摇摇晃晃。闲聊时,原来大家心里都早已埋下梦想。现在,该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了。丝毫不掩饰的说,我有些忐忑不安,诚惶诚恐。
短片制作,期末的考核似乎很简单,5到20分钟的短片。细细想来却费思量。导演、编剧、演员、摄像、剪辑等等都得亲自上阵,好一个艰巨的挑战,没有后退的余地,硬着头皮勇往直前,继续下去。Show must go on!
面相、手相、星相,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学起来是津津有味。看起来登不上讲台的小玩意儿,到了编故事、写剧本、选择演员的时候却可以派上不小的用途。
课上简短的人物观察表演,用流行的说法,“太有才了”。虽然都没有上过表演课,可洋溢的笑容,热烈的掌声,身边平凡的小人物已被成功搬入课堂,收破烂的,厨师,买早点的,流浪歌手,司机,失恋的……一个个角色被演绎的惟妙惟肖。教室里小小的一方天地,便是我们的大舞台。
用照片去表现场景,光、色等,于是拿着照相机,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酒吧、地铁车站、小吃街、天桥、乡村、风景区,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一起分享着照片背后的点点滴滴,对这样那样的选取评头论足。不经意间,是素材的积累,是水平的提高。
……
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曾经掌握的也显得苍白无力。老师说,学电影其实也就是在学做一个杂家,我欣赏着这句话,于我来说,很受用。
其实,从今天到交短片的日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总以为好剧本的境界就如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若将剧本如此意境重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
我不知道我能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剧本,也不知道自己的第一部DV短片会是怎样的面貌,但我不矫情的说,电影是用来给别人制造梦的,我那尚不知道在何处的短片,也必定让我自己实实在在做一个梦,让梦想照进现实!
PS:既然是用日记的形式,想来也就不需要用太华丽的文字了吧,没引经据典,希望还原生活真实的一面,记录下我真实的想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