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在文明的路口

(2007-01-17 15:19:27)
我喜欢衣衫飘飘,坐谈玄学的魏晋。“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的阮籍,刑场上一曲余音袅袅的《广陵散》的稽康,竹林七贤的琴声、长啸声留在了梦中,绿色的风,溶溶的色彩,青草的淡香。

我喜欢歌舞升平,浓装淡彩的盛唐。胡姬的金铃裙裾,美伎的红袖轻舞,醉了多少诗人?贵妃的倾城一笑,胭脂飘零,乱了军心。夜光杯碎了,葡萄酒洒了,剩了李白独醉不愿醒。心碎的心碎,神伤的神伤,大唐歌飞,秦淮歌女强作的笑颜一丝丝黯淡在朦胧月色中。

我喜欢风雨飘摇、饱经沧桑的大宋,铁琵琶、红牙板,大江东去,浅吟低唱。一滴雨,轻染梧桐的寂寞,芭蕉叶下,那个填着宋词的女子,从丝竹的笛音中远去,汴京的喧嚣临安的秀美,才子佳人英雄侠女,即将倾覆的天空,笼罩在阴云密布的灰蓝中。

……

五千年,中国就这样在灰烬的色彩中走过,留下了淡淡墨香,凝聚着汉语言的精粹,美丽而苍凉。

文明的车轮碾过历史的硝烟,时光一转,到了今朝。依然的蓝天白云,惠风和畅,却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少了些什么。诗情画意,因浩浩文明而与生俱来的民族自豪感成了面对书卷时才有的感慨。现实中,心里顿生忧患。

耳边的“之乎者也”被“ABCD”所取代;书法,离我们的生活越行越远,成了孩子们额外的“精神负担”;二胡、古筝的地位远不及西洋的钢琴、小提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显得让人心酸。“狼来了”,我们这样呼吁过,可又改变了什么?文明,我们竟身陷尴尬中。

汉语,被抛在了角落:笔下,不再有华美亦或朴实的句子;口中,不再能出口成章,犀利或温婉;走向文明,我们的语言不知不觉中晦涩、拗口,重复着单调、无聊。

记不得是谁说的了,中国的当代文学他只会关注散文,因为小说、戏曲、诗歌打上了太多的西方烙印,中国的第二个曹雪芹、关汉卿、李白不知要等到何时才出生!这样的言语,我们只能低头苦笑,让泪在心里流。

确也如此,我不否认这样的看法。从小到大,一路走来,似乎英语一直显得比汉语崇高。大学里,我们要过英语四级,甚至武汉某著名大学要实行双语教学,包括中文专业,这似乎显得可笑了些吧?汉语,谁在乎了她的感受!走向文明,我们需要以母语为代价吗?

中国,我的母亲,五千年,相比西方,我们在文明发展里程中忽略了自己的优势。西方国家,明朗的天空,苍翠的森林,如画的乡村,高度现代化又不失古韵的城市,而我们,落后了。

不止一次在报端看到某处的文物古迹又惨遭破坏,某地的开发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心痛啊,难道这就是走向文明?六朝古都南京,偌大的玄武湖,天际线上总有那么几幢刺眼的建筑物;夫子庙的江南贡院包围在小商品市场中,嘈杂声不绝于耳。甚至几次在江南小镇,看着商业味颇浓的水乡,心里沉甸甸的。丁香一般的姑娘,清幽的粉墙黛瓦的小巷,恐怕要在戴望舒的诗中才能找到了吧。难道我们就不能以其他的方式发扬光大自身的文明,非要去“模仿”西方吗?

我猜想,更多的外国人向往的中华文明不是和他们类似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是一块秦砖汉瓦,一句唐诗宋词,是珍藏在中国亦或外国博物馆里的文明,中国的、世界的文明。

站在文明的路口,忧患的存在总是好的。正是“生于忧患”,才能让我们在文明之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