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理特征 --ZLSC

标签:
杂谈 |
分类: 谈古论天 |
中国人的生理特征
我们所知的中国人,特别是华夏族后裔中会有很多相似的生理特征,而这些和黄种人的生理特征有部分的相似,其中大致如下:
一、蒙古摺
蒙古褶。在眼的内角处,由上眼睑微微下伸,遮掩泪阜而呈一小小皮褶。中国大部分人有这种褶,而外国人却无此褶。蒙古褶在眼内角的特殊皮肤褶皱,在或多或少程度上把泪阜遮盖住。
蒙古褶通常是上眼睑褶皱的延续,它的发育与鼻梁的高度有明显的关系,很发达的内眦褶仅仅见之于低鼻梁的群体中,鼻梁的高度和蒙古褶之间在群体内部存在着负相关;
但是,低鼻梁对于蒙古褶的出现不是必要的条件,无论从整个群体来说(例如黑人)或从个别个体来说,低鼻梁的人可以完全缺乏蒙古褶。蒙古褶是中国人的一大特征(但也不绝对)。
从下面的眼睛,你应该可以分辨人眼的特征吧。
二、铲形门齿
是指新生儿的骶部和臀部皮肤出现色素聚集,呈现出灰蓝色斑块。民间传说,是小孩投胎时不听话,被打青了屁股所致。该特点是显形遗传,一对染色体中,只有有一个出现该基因,就会发生该色素聚集现象。这个特点在东亚、北亚、东南亚、南非、爱斯基摩人、澳大利亚人、北欧都有出现。但一般以东亚和北亚出现频率最高,在汉族中,该特征的出现频率达到94%,在蒙古人,达到91%左右,在北亚的Buryat、Yakut等人群中,出现频率为100%。一般蒙古斑会自然消失,但有的个体会保存终生,这种现象在爱斯基摩人中比较常见,我国汉族也常见此现象。蒙古斑绝对不是古代蒙古人血统的标志!!是东亚、北亚、东南亚、北极、南非都常见的特征,而且出现最高频率也不在蒙古人群中。
日本帝国主义在1930年代侵华战争把该特征虚构成“蒙古血统标志”,并以此作为其侵略中国的理论借口,美化其侵略大肆宣传,当时欺骗了很多人,其流毒到现在仍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四、小脚趾复趾形态
汉族人群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小脚趾复形特征。也就是小脚趾的趾甲如同“劈”成了两半,外侧的的小,内侧的大。这种小脚趾复趾形态,在东亚地区普遍存在,但在汉族人中出现频率最高,民间传说是山西大槐树的标志,认为是“劈”开做的记号,这是没有依据的。小脚趾复趾形态不是畸形,因为他不具有功能障碍,是早期中国先民因为基因突变产生,后期由于没有功能障碍和自然选择性,所以一直保留至今。小脚趾复趾形态也有延迟特征,有的人小时候不表现,成年后才发育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