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孩子的心声》——谈家教报告有感
(2009-07-08 21:17:15)
标签:
听孩子的心声谈家教报告有感陈刚一米阳光женя瑞尼亚杂谈 |
分类: 原创作品 |
在听完家教报告之后,我受益匪浅,颇有感触。下边就是我作为父亲的感受。
为人父母,从孩子一出生“责任”二字,就牢牢地印在我的心里,孩子从小就要进行幼儿教育,那时的孩子是一种无意思的、被动的接受教育,大人怎么说,孩子就怎么做,没有思维辨别能力,完全是一种指令式被动接受,相对来说教育起来比较容易。
自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教育方式完全发生了变化,不仅仅要在学习方面进行教育,还要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教育。
做为一个人来讲,首先要“德”字上狠下功夫,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我想,无论是什么人,都要有一个好的品德,懂得尊老爱幼,做一个善良的人,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没有一个好的德行,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就要求作为家长的我,首先要做到、做好。因为孩子在成长阶段,不仅仅在学校受到教育,在家里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表率。比如:和孩子说话要算话,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在家里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吃、穿、坐、走、行”,都要给孩子做表率,“吃有吃样,穿有穿样、坐有坐样、走有走样”。再就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尊重自己得老人,孩子会模仿,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让孩子无论在学校、在家里还是在社会都做一名懂礼貌,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在孩子得学习方面。我是本着,要求孩子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多动脑,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回到家里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之后就是预习明天的课程,要求孩子“多看、多写、多读、多动脑”,做到学完必会。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懂得自觉主动学习。家长要学会“快乐教育法”,这也算是我在俄罗斯留学时,总结的一个教育方式吧,那就是“该学习的时候就要认真学,该玩的时候就要认真玩,不仅要玩还要玩好、玩高兴”。有科学家做过测试:“人在情绪好的时候记忆力最强”,记住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给孩子一定的个人玩耍思维空间,很有必要。比如: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玩什么、如何玩耍,帮助孩子找到适合年龄段、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和课外书籍,看完要让孩子复述故事情节,让孩子说出动画片和书中的中心思想和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既让孩子获得了娱乐、心愉快同时也得到了休息,更重要的是帮助了孩子思维、记忆和表达能力。不管是和孩子打网球、溜旱冰还是打篮球在玩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讲解玩里边的很多物理现象和道理。要让孩子学会多问为什么?要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多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心理,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出现了问题,要及时和孩子沟通,要学会换位思维,要以孩子心态想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孩子会容易接受。和孩子谈话尽量蹲下来或是弯下腰,这样孩子会有一种平等的感觉,不至于仰头说话,有一种居高零下的感觉,这样孩子会有亲和力。一旦孩子淘气,作为家长的绝不能动手,要学会批评教育,关键是让孩子在做错事之后明白错在哪里,加以改正,不至于再犯同类错误。
要在孩子成长阶段,把握好孩子心理变化,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一点我是在参加家长学校听课时学习到的,把握好孩子心理变化很关键,特别是孩子在五年级已经出现逆反心理,这就要求家长学会在掌握孩子心理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同时还要配合学校教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学习进步。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环节。处于成长关键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他们被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印迹,纯朴、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有的孩子冷漠、孤僻、自傲、自卑、自恋、害怕挫折、缺少毅力、自我中心、自私利已、缺乏同情心、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这些都是现在孩子们不同程度的存在的共病。希望孩子们善于学会心中有爱、心存感激、坦然面对和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