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死之后各种不同葬法 |


在藏胞眼中,孩子身上没有罪孽,是最最纯洁的。所以,“让他们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走”是树葬的真正含义。
这片树葬林有数百年的历史,葬在这里的孩子也不计其数。流逝的岁月和曾经鲜活的生命在这里凝固。曾经为孩子陪葬的小衣服,也渐渐被时光撕成碎片,飘荡在风中。在历史的尘埃里,只有老喇嘛、神圣的经文和他们相伴。
因为树葬的缘故,很少有人在这片树林过夜,除了林子边的一个老喇嘛。他就住在树葬林旁的这座小庙里,念经、劈柴、做饭、擦试酥油灯,是他生活的全部。即使面对镜头,老人也丝毫不受干扰。
其实藏族最高贵的一种葬式是塔葬,又称灵塔葬。只有极少数大活佛死后才能实行这种葬礼。先把尸体脱水,再用各种药物和香料处理后藏入塔内,永久保存。塔葬在中国民间一些地区也保存着这种习俗。
一位苗族学者认为:苗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神农氏就是他们的老祖宗,由于战争失败的历史原因,祖先们迁徙到南方。他们的先人一代一代梦想重返故土,以便扶柩还乡,故有‘洞葬’之习。
水葬在世界各地流行,有的加国家或地区如今仍然没有此丧葬习俗。水葬在一些地方是一种浪漫的仪式。人的灵魂在水上飘忽,直至寻找美妙的归宿地。
火葬习俗最早兴起的是中国彝族,远古的彝人们认为人死后火葬,灵魂可以随着青烟找到祖先的送魂路线,回到祖先身边。
在中国一些地区,远古悬棺葬展示了神秘崖葬风俗。这些悬棺有的高悬于山崖之上,有的则置于崖上的洞穴之内。通过崖上的栈道可以近距离地观看部分崖葬遗址及悬棺内的遗骸。
在印度教徒眼里,人的生命来自“天、地、水、火、土”五种元素,对死者火葬骨灰撒入水,变为泥土,交给大地、上天,这样就又把这五种元素交还给了生命,所以火葬是最自然的。
冰葬是爱斯基摩人的葬俗。老人对子女说,自己年老困倦,要睡觉。儿子会意,备一冰洞让父躺进去,用兽皮盖好,用冰块封洞,父便安然死去。五天后儿子在冰洞上挖一孔,以便父亲灵魂升天堂。
根据印度教的一项传统,3岁以下的婴幼儿夭折后不能火化,只能土葬或水葬。如今,这项传统引起了不少印度人的反对,法院还下令制止这种习俗,但收效甚微。图为新德里有名的婴幼儿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