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杨靖宇将军早年照片
图二,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解说员在给老战士作讲解
新闻故事:《三救杨靖宇将军的“关山里”》
作者/陈刚
2005年是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就在吉林省通化市举办完“杨靖宇百年诞辰大型纪念活动”四个月后,松原市又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家住松原市宁江区87岁的关山里老人向松原市党史研究部门讲述了自己在1932年至1933年在磐石县与杨靖宇将军一同经历过的一段艰苦战斗岁月。同时老人还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想见见杨靖宇将军的后人,看看将军的陵园。
关山里老人1919年出生于辽宁里城,7岁时跟随当货郎的父亲来到吉林省磐石县,居住在离磐石县城100多公里的玻璃河套。就是在这里,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她结识了杨靖宇将军,并被将军取名“关山里”。
在采访中,老人眼含热泪向记者讲诉了74年前不平凡的故事。山里老人说:在她13岁的那年冬天,当时家里经常有一些陌生人出入,其中有一个不知名字的红脸膛大个子叔叔,他和父亲的关系格外好,对自己也特别关爱。后来才知道他叫杨靖宇,原来,父亲早就以货郎的身份为掩护,担负起抗联交通员的重任。
有一天,杨靖宇又来到自己家里,谈话间当得知自己一直只有个叫“带小儿”的小名后,杨靖宇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没一个正式的名字,我来给她取个名字吧!咱们孩子生在山里,长在山里,你姓关,就叫她 ‘关山里’吧!还说这孩子聪明,以后肯定能帮着咱们打鬼子。”当时自己和父亲都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1933年,日寇加紧了对杨靖宇和他所领导的抗日联军的搜捕,对磐石县城也严加防范。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抗日联军游击队制造武器的铁没有了,杨靖宇决定到磐石县的铁匠铺取铁,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带上关山里作掩护,自己装扮成卖草鞋的农民混进了城里。就在他们刚进铁匠铺的时候,一群日本鬼子踢开门闯了进来,拿着刺刀在屋里到处搜索,突然一个会汉语的鬼子一把抓住了小山里,恶狠狠地问道:“你的,见过游击队、见过杨靖宇没有?”然后又恶狠狠地指着杨靖宇说:“小朋友你要说实话,他是什么人,是不是游击队!?”就在这紧要关头,小山里丝毫没有惊慌,她机智地紧紧搂住杨靖宇的胳膊回答道:“我不知道什么游击队、更不知道杨靖宇是谁,这是我爹,我们是来城里卖草鞋的!”鬼子见恐吓不行,端起锋利的刺刀便在小山里的右腿上狠狠的刺了一刀,顿时鲜血如注。小山里忍着巨痛仍然坚持说不知道谁是杨靖宇,就这样“父、女”才得以脱险。象这样的情况,小山里遇到过三次,都是她以机智和勇敢,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盘查,使得杨靖宇将军转危为安。几年以后,由于战争形势变化,日寇增加了部队对杨靖宇的搜捕,杨靖宇率领队部转战于白山松水之间,小山里慢慢地和“爹”失去了联系,直到抗日胜利始终不知道“爹”到底在那里。解放以后,也不知道“爹”在那里,偶尔听说过“爹”已经被日寇杀害,当时她很伤心。多年来,山里老人始终怀念着“爹”,渐渐地才知道 “爹”——杨靖宇不仅仅是抗日英雄,而且是当时东北抗日联军整编后的第一路军总司令,心里很是惊讶!同时对杨靖宇将军更是敬佩不已。
去年二月,老人在电视里看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在通化市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百年”大会,更激起了老人对靖宇将军的怀念。去年7月19日至20日,老人完成夙愿的旅途得以成行。她在通化、松原两地党史部门的积极帮助下,先后来到白山市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和通化市靖宇陵园,先后拜谒了杨靖宇将军英灵。期间,关山里老人还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观看了由通化市艺术团编排的大型历史报告剧《长白英魂》,关山里老人非常激动,她说:“我十分感激通化和松源两市的党史部门领导和同志们,帮我这个老太太实现了我多年来的愿望。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见到杨靖宇将军的嫡孙马继民,失去了马继民征集杨靖宇生平史料点滴的宝贵机会,这是关山里老人此行唯一的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