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而用心经营,经营的资本是责任、是关爱、是沟通、是包容,还有感恩与妥协。如果缺失了这些相关的链接,那婚姻的破产就是迟早的事。
16年前,她与他经家人介绍相识相恋、结婚生女。外人看,他们有宽大的住房,有漂亮的女儿,男人能干,女人贤淑,是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岂不知,表面看似平静,内里已起波澜。他们的婚姻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两人没有惊动双方亲友,私下里签好协议,又悄悄地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民政局工作人员先是做劝解工作,后借口需要登记排队,把离婚手续拖至20天以后。
主动提出离婚的不是男人,而是辞职多年,人近中年,全身心做全职的她。
男人是独子,是在母亲和姐妹们的呵护下长大的。除了工作、挣钱,在家里则属“甩手掌柜”,是生活的“低能儿”,是“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儿,骨子里透着大男子主义。
女人辞职前是三班倒工人,累且责任大,往往是下了夜班,没有休息时间,带孩子,做家务,象“陀螺”一样两点一线的转,男人熟视无睹,我行我素。只要女人安排他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就会引起磨擦,“战火”不断。
女人感觉身心俱疲,越发憔悴,百般无奈下,趁企业改制时,主动辞职,全身心投入家庭,相夫教子,照顾女儿,照顾他。
女人精打细算,任劳作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天长日久,女人的付出已被男人和女儿视为应当。进门时,有钥匙却不用,按门铃等女人开门,如女人此时正在厨房忙碌而没听见,则会被进门的男人数落一番,责怪女人让他在门外久等。
每天放在门口的垃圾袋,女人让男人上班时顺便带走,男人会以把手弄脏为由拒绝这“顺手”之事。家里这个坏了,那个需要更换了,男人总是视而无睹,不管不问,女人说多了,又会“开战”,不说,则变成“冷战”。
回到家的男人,要做的事就是躺在真皮沙发上打开电视机,边吃女人准备好的零食,边没完没了地看电视。视女人放置茶几边的小垃圾桶为“摆设”,任果皮乱飞,绝不会动手清理。
没有交流,没有关爱,没有体谅,没有理解。有的只是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吵架。每当这时,男人会大光其火,暴跳如雷。吵完架后的结果,就是气极败坏停止给女人每个月的生活费。
面对这样的丈夫,冷漠、失望、无奈、压抑交织在女人脆弱的心上。她在这个家里,没有地位,失去尊重,充其量就是一个没有工资的保姆。女人已经不想再吵架了,宁肯用存款买菜做饭,也不找男人讨要生活费。她心灰意冷,情绪低落到极点。
表面柔弱的女人,有时内心也会迸发出刚毅。她曾很多次决定离开这个缺失温暖与关爱的家,要自食其力,做回自己。多次提出离婚,多次被男人否决。其间女人试着离家出走,试着找工作独立生活,但男人抓住女人的软肋,让孩子去说服她,看着未成年的孩子,想着年迈的母亲,她一次又一次断了离婚的念头,继续着白开水般一承不变的生活。
这样死水般的日子,让女人窒息,她无法排遣心中的苦闷,也无法改变生活的现状,更无法让自己再这样“混沌”下去,如今,女儿已长大,男人仍无悔意,女人再次提出离婚。
为了给女儿保留住一个“完整”的家,她以不要房子,不要家产,只拿走家里有限的积蓄为代价,“净身”出户,这一回,男人“表面”同意了。
一个年近不惑的女人,一个没有住房没有工作的女人,义无反顾离开了这个她一手经营的家,实乃迫不得已。这个家里,每一样东西都是经过她的手买来并布置的,真的离开,她有依依不舍之感。她深知一个年近不惑的没有工作的女人离开家意味着什么,但为了让自己下半辈子为自己活一把,她甘愿吃苦受罪。
身体的劳累是可以恢复的,心理的疲惫却会让人走向死亡,任何人的承受力都是有底线的。她说,如果为了钱,为了舒服,她就不会离开这个家。但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不仅仅需要物质享受,她更需要精神抚慰。她舍弃物质享受,她追寻精神快乐!
等待她的,不一定是光明与富足,但一定是心灵的轻松与快乐。她要的是简单的生活,是一种全新的自我,做自己的太阳,走自己的路。
即将分道扬镳的日子里,她和他,还有女儿,能走好吗?能走多远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