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则印象特别深刻的广告语:“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还有一句民间俗语:“牙疼不算病,疼起来要人命!”说得形象而客观,牙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小是吃着飞行员的父亲带回的巧克力等甜点长大的,龋齿是必然的。记忆中满口黑色小奶牙,三天两头喊牙疼,有时疼得捂着嘴躺在床上大哭不止,母亲急得对“牙”长叹,围着小小的我团团转,使用一些诸如咬花椒等偏方,实在不行,除了拔牙好象也没什么其它好办法。
随着渐渐的发育,龋齿造成的恶果显现出来,那就是整齐的黑色小奶牙换成了一嘴不太整齐的令我惭愧的牙齿。那个年代,没有私人牙医,更没有牙齿美容业。顺其自然长出的牙齿虽不尽人意,但因为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还是倍加珍惜和爱护。
一直以来对牙齿的保护和爱惜,换来牙齿对我的回报。“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结果都吃成了胃溃疡,呵呵,这是后话。
真正令我对拔牙的恐惧缘于成人后的“智齿”发炎。“智齿”即智慧之齿,据说长“智齿”的人都很聪明,也曾暗自窃喜,虽然它有时疼,有时发炎,但对它还是采取保守治疗,拔牙只做下下策。终于有一天这个“智齿”不再配合和体恤它的主人,不得不看牙医,不得不遵从医嘱,拔去一颗“智齿”,减去一半“智慧”。
拔牙于我来讲是一件特别恐惧又很无奈的事。光看医生拿在手上的拔牙器具就足以让你健康的心脏变得暂时不健康。躺在手术床上,闭着眼,揪着心,在想,干什么都不要干牙医,哪疼都不能牙疼。那一次的拔牙经历留给我的是“痛楚”的记忆,以至于后来儿子高考选择志愿时,义无反顾排除口腔学专业。
一晃20年弹指一挥间,人已到中年。人有寿命,牙齿也有寿命,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的毛病也在增长。喜欢吃坚果、啃猪蹄、品酸吃冷的我,又一次开始受到牙齿的“报复”,依然是右侧,是倒数第三颗。
好在现在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牙医,和蔼如邻家大哥的牙医给我象家人一样的安全感。在毫无痛苦的情况下,医治了我的病牙。我又可以象从前一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但同时我也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牙齿,忌用牙咬核桃、松子和榛子等干果;也少吃过冷过热过酸过烫的食物,延缓牙齿的老化。
我的牙医针对我那不整齐的门牙,多次建议进行美化。即把原牙强行锯断,换上人工烤瓷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曾经被医生说的动心,转念又在犹豫,不是舍不得几千元钱,主要还是不忍断然舍弃“本真”,也不想“自找苦吃”。身边不乏朋友和同事做过门牙整形,虽然洁白又整齐,但总给人不真实之感。给我的感慨是,假的终归是假的。
这两颗门牙,很有个性地陪伴了我半辈子,尽管它存在瑕疵与不足,毕竟与生俱来,为我立下了汗马功劳,
早已习惯了它,它早已融入到我的生命里。
相反,换了烤瓷牙,就象男人换老婆,虽靓虽倩,却有喜新厌旧之嫌。理性的想想,还是原配的好。正如人的一生,没有十全十美。简单真实地活着,无须追求完美。有时缺憾也是一种美!
牙医最后对我说:“什么时候考虑好了,什么时候再来,我会一直恭候你的。”我则说,谢谢你!我的牙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