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中的语言鉴赏的要求是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对于高考中的语言鉴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一两点,但能做到答案全面准确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表述,而是学生的思考不够全面。考场上,学生做这类语言鉴赏题时,如果能做到有章可循与全面组织就完全可以组织出比较完美的答案。
一、结合语段内容赏析修辞的作用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学生既要会判断又要会分析其作用。
1.比喻。用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比喻说理,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进而达到深入浅出的表达效果。
2夸张。使用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可以表达更强烈的感情;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3.拟人。使用拟人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可以使表达更加亲切感人,可以使说理更加有情趣,可以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4.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是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就是借代。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生动诙谐,可以使表达意蕴深刻。
5.对偶。内容方面,对偶往往是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用对偶可以使语段结构紧凑,节奏感很强,进而产生音乐美,非常便于吟咏。
6.排比。使用排比的好处有三:(1)一气呵成,节奏鲜明;(2)强调突出,长于抒情;(3)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使用反复的好处有三:(1)写景抒情感染力强;(2)承上启下,层次分明;(3)多次强调,使人印象深刻。
8.反问。使用反问的好处是:表达鲜明,能起到强化语气的作用。
9.设问。使用设问的好处是:提醒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回答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进而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
【示例】
结合文意,赏析下面的唱词的语言特色。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赏析:(1)运用了对偶、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点明了阿庆嫂与客人的关系;(2)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二、结合人称的使用与变化情况分析其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运用第一人称写作可以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进而使读者感到作品真实自然;运用第一人称写成的作品,“我”往往作为线索揭示主题。
第二人称:“你”“你们”。运用第二人称写作可以将事物拟人化,更加便于抒发情感。
第三人称:“他”“他们”。运用第三人称写作是将事物放在第三者的位置上,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事物。
【示例】
……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
所以我说,你又是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
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不再是嵌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1)这篇散文作者是用第二人称写长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最后一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赏析:(1)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2)因为是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与评价,而不是直接向长城抒情。
三、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
最常见的语言风格主要有“讽刺辛辣”“幽默诙谐”“平实自然”“朴实无华”“口语化强”“委婉含蓄”“简洁明快”“清新隽逸”“富有哲理”“语言诗化”“想象丰富”“意蕴深远”等。考试时,学生只要结合这些主要的语言风格做对应分析就可以了。
【示例】
文中画线的语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画线语句: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赏析:(1)语言诙谐、幽默、风趣,自嘲意味浓;(2)句式整齐,语言古朴典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