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推门听课和与学生座谈,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学案有问题。不实用,与课堂教学不能结合,不能体现诱思探究,部分学科将学案搞成了练习题;学案过多,加上练习册,学生穷于应付;教师上课存在不用学案现象;文理科学案未完全分开;加强班、实验班和普通班学案也未完全分开。
2、备课不充分。教材不熟,把握不准教材的深浅和宽度,讲不出该讲内容,不该讲的却多讲,有的还讲错知识,教错方法,为以后埋下隐患。
3、课前三分钟利用不好。应该利用预备时间让学生准备好上课所需文具、课本、练习题等用品,并让学生简要复习上节内容,想想本节学习要点。但很多教师进门就讲,很多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就进入学习,仓促被动,课堂效果受影响。
4、没有课堂模式或课堂模式陈旧,学校倡导的三课型课堂创新改革有行动,但是差距不小,起色不大。
(1)以讲为主严重。忽视学生反应,学生表情迷惑或者声音微弱时或者有富有创意的异音也不关注,自己讲自己的。
(2)和学生互动少。学生只是被动听课,回答问题也是象征性的集体说几句就算。学生回答问题时,或者思考时间太短,或者问题设计价值不高,或者问题的梯次性不够。
(3)讲知识多,讲怎样理解知识,注意什么问题,怎样记忆,如何应用少。
(4)缺乏严格课堂管理。忽视后三排学生,提问少,做小动作也不管;学生中有睡觉、走神等现象的也不管,任其散漫;特别是课堂后期学生注意力下降时不能及时激发学生兴奋;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敷衍了事。讲题时不管学生做没做做的如何,上来就对答案。学生没记笔记也不管,该在本上划线不提醒。
(5)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了一节课,没有一个清晰的小系统,不能用关键词或者规范公式图表强调学生记忆。主要原因在于课前学生预习不够、教师确定的目标太笼统、课堂背诵(应明确告诉学生那些是必记内容,是高考基本知识)和练习等巩固环节缺乏。
(6)上课的生动形象不够,气氛不活跃。教学手段单一,灌输严重,联系生活不够,自己缺乏激情等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课堂指导思想落后。把知识讲给学生就万事大吉的观念影响了教学效率,导致泛泛而讲,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讲,而非着眼于学生的基础、学生的未来,缺乏科学学习的思维训练,造成学生后劲不足。
(8)讲评课就题论题。缺乏知识整合和思维延伸,缺乏后续的跟踪检测来检验巩固做题和讲题的效果,不能破除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能及时查缺补漏。
(9)讲课时不注意知识规律的起点、知识的着力点。导致学生听课懵懵懂懂,影响接受效果。
(10)自我控制不够,教学机智不足。有的上课精神不足;有的语音含混,声音过小;有的不会扬长避短。忽视课堂随机问题,不能抓住课堂的火苗。课堂容量控制不够合理。
(11)课堂导入新旧联系不够,缺乏艺术性。
(12)课堂缺乏完整思路,不会设置有效教学情境。
(13)课堂激励不够,积极因素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放大。只关注优等生,不关注边缘生、问题生。
整改要求
牢记一个口号:不按学校的常规要求上课视为教学事故。
落实如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