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收藏)
(2021-10-15 20:06:51)
标签:
阅读练习收藏 |
分类: 教育教学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分)
梅花象
孙茂
1. 中国有35856种高等植物,居世界第三位。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被赋予多种崇高的内涵。“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赞美了梅花素雅高洁的品格。梅花凛然傲骨仍屹立于严寒中压雪吐芳,这种独立奋进的气节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梅花精神对中华民族有多方面的思想文化启迪,陶冶了无数人,对华夏人民形成不屈的民族气魄、正直的民族品格、高洁的民族风尚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初识梅花,是大学。大学有梅园,坐落图书馆右侧,园里种有红白粉绿各类梅花,独缺金黄的腊梅。腊梅乃梅中极品,稀缺也自在情理之中。每到冬天,我都会特意去梅园赏梅。对着一株梅花思量细看,静静思忖那花儿笑盈盈地开在枯老褐黑的枝干上。梅园的梅花姿态雅致,净白的、润红的、淡绿的,微粉的,一串串菩提似的挂在枝间。最爱是淡绿,尤以圆鼓鼓的泛绿花苞惹人吝惜。每次赏看,都愿伸出指尖轻轻触碰花苞,我每次看那些含苞未放的花蕾都如看一个刚出生的娃娃般,小心又觉神圣。
8. 腊祭,则是礼祭五神,祭祖先与五位家神(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称之为“腊祭”。由于“腊祭”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秦汉以后这个月被称为腊月。
9. 蜡梅外号繁多,名称却都优雅别致。被称为金梅、腊梅、蜡花、黄梅花等。其多为丛生灌木(梅花则为乔木),原产我国中部,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蜡梅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虽然蜡梅没有梅花艳丽多姿,但它不畏严寒,在寒冬中绽放,无疑也给春天到来之前的大地带来一丝暖意,给人们带来一份春的冀盼。充实又平淡,静谧而温馨。
11.毕业后到工作单位,终日与楼前的蜡梅擦肩而过,有时也会凑近细看,却全然不知那是迷人的“蜡梅”。直到初冬的一日,那些绿叶间冒出点点金黄,我才得知,那就是心心念念的蜡梅。我初看到她时,她在楼前的花台里伫立,清风下摇曳着欢快的影子,低矮的灌木徐徐而生,枝叶间长满绿叶黄叶,但绿叶居多,有点“绿肥黄瘦”的意味。如果不仔细查看,你是看不到那些枝叶间丛生的蜡梅花的。我现在确定了,那就是“蜡梅”。楼院里的花台,有的蜡梅树枝叶落了精光,独剩一根根枝剑直指云霄,褐黑的枝条上沾满金金黄黄的蜡梅花;有的树呢?绿叶满枝,花苞还在冒头,有点吝啬的意思,仿佛不愿早早盛开供人观赏,怕是害羞呢。那绿枝呢?葳蕤繁茂,依旧绿宝石般泛着青。
12.我凑近细看,花色有两种,一种是金黄的蜡梅,一种是淡黄的蜡梅。但无论金黄或淡黄都散溢着淡淡的甜香,那梅香不腻人,轻轻的,柔柔的,淡淡的,似有若无。蜡梅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故诗曰:林下虽无倾国艳,枝头疑有返魂香。腊梅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梅花透着一种清新淡雅的暗香,而蜡梅香味要比梅花的香味更浓厚些。
13.寒冬的日子,这蜡梅就静静地傲立寒风中,不惧风雨,不怕严寒,笑迎春光。每一朵花都会历经寒冬,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遭遇坎坷。寒冬冰雪中仍有蜡梅在盛开,这类生命的美好,总是与人不期而遇,带给人寒冬中的温暖与心润。一夜冰寒,花成了“冰花黄梅”,晶莹的花体,玉珠悬垂,暖暖的亮,盈盈的黄,整个世界顿时暖意融融。
14.蜡梅,是中国特有的树种。梅花因其凌寒怒放,先春盛开,倍受文人墨客的宠爱。梅花也是中华民族风骨精神的象征。中国自古有许多歌咏梅花的好词好诗,说起梅花,诗人们定是两眼放光,爱意无限。
(选自《东北作家网》2020年12月26日,有删改)
1.选文提到“蜡祭”和“腊祭”有什么作用?(2分)【句段作用】
2.古代文人墨客心目中“梅”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2分)【概括归纳】
3.第11段中的“绿肥黄瘦”暗指什么?(3分)【词语理解】
4.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4分)【主旨情感】
参考答案及解析:
1.文中提到“腊祭”和“蜡祭”的理解释义,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梅花,了解蜡梅(腊梅);其次是可以更好增强文章的厚度(厚重感),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2. 凌寒傲雪、高洁坚韧、一身清气、淡泊名利。(此处可结合“梅花精神”做概述)(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3.“绿肥黄瘦”。表层指的是冬天梅树枝叶落尽,绿叶零落,一树尽是黄艳艳盛开的蜡梅(黄梅花)。也特指人即使遭遇现有的磨难挫折,但一定有另一层明亮正为你敞开。
4.作者通过对梅花的印象,辨析蜡梅和腊梅,表现其对梅花的深切喜爱;描写梅花的品格,表现其对人性格的塑造、对民族气节的影响,表达对梅花及具有像梅花一样品格的人们的赞美与景仰之情;对不惧风雨,不怕严寒,不怕挫折困难的昂扬精神进行了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