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点意思整理)
2021绍兴
中考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
根据学生回忆,作文题目是关于“汉语”。
材料内容为关于“国际汉语热”的新闻标题。
爱尔兰把汉语纳入高考!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今年一月份发布
……
任务有三个:
1.评论。给学校论坛发一篇评论性的文章。
2.我与汉语的故事——征文投稿,可以文学创作。
3. 我教外国朋友学汉语——给外国友人提建议,如何学汉语。
简评
汉语,我们并不陌生,汉语历史悠久,使用人数最多。本次中考写作让我们关注我们的母语,这绝对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的任务三,可能会有个念头,没有外国朋友怎么办?的确,绍兴毕竟是一个介于二三线之间的城市,外国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虽不少见,但真的和外国小伙伴有交集的,恐怕也是寥寥无几。但是,这只是设置的一个情境,本质在于对汉语学习的理解与认识。
至于任务一,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金话筒,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是年轻学子青春洋溢的最好证明!但是,如何评论,评论能够达到什么高度,或者评论是否有深度,要看学生自己对汉语热的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信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第二个任务“我与汉语的故事”,汉语,时时可学,处处可用,人人都有话说。就好比国漫崛起,对中学生而言其实并不陌生。《白蛇·缘起》《哪吒·魔童降世》《玲珑》《雾山五行》等一大批国漫精品,让无数中学生为之痴迷。国漫崛起的背后是中国的强大和文化的繁荣。但是,正如鱼生活在水中却很难描绘水的全貌一样,如何在熟悉的汉语中发现写作点,是学生的发现与思考水平的体现。
(姚闯点评)
2021台州
中考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
根据学生回忆,作文很简洁。两个栏目:
其一,神往之境。
其二,涉世之初。
任选一个栏目,投稿。
简评
个人感觉,今年台州卷的作文,比往年清爽了,至少字数少了很多。以往几年,台州作文都需要学生提炼,今年不需要提炼,没有太多的审题障碍。
采访几位老师,他们认为,神往之境,侧重于理想的世界,涉世之初,侧重于现实的世界。理想与现实,两个构成思辨。不过,两个栏目,让学生二选一,属于宽思辨。学生可以选择。
涉世之初,应该是侧重于对社会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让想起来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在自身经历中表达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
神往之境,主要在“神往”,不过“境”字有不同的理解,地方、事物、境界等可以。不过仔细想,神往的往往是现实中所不能及的,神往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往,诸如此类,往往会有现实的影子。同理,涉世之初,与想象中的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说,神往之境与涉世之初,分为两个栏目,而且是选择其中一个,但是在具体写作上,似乎现实与神往两者也不必完全割裂,理想中有现实,理想中有现实,如果思考好,说不定会推进思维的深入 。
还有一点也可以顺便说说,神往之境与涉世之初,大多说的是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反过来,我们认识世界的时候,世界也会改变我们
。
这个题目,为任务情境,设置两个栏目投稿,本来以为每个栏目会有相应的栏目说明,但是问了好些个学生,似乎没有。这样,两个情境似乎变成两个话题。
(语文有点意思整理)
2021丽水
中考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真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没有什么比亲自参与得来的,更让人满足与快乐。
你亲历过什么?你获得了什么?让你感到满足与快乐的是过程还是结果?班史编委会请每位同学写篇文章,这些文章将辑录在“生活踏浪”栏目中。
稿件要求:聚焦于初中三年的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不少于500字,不得套写、抄袭。
注意: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师生感受
对于这个题目,老师与学生怎么看?
老师的感受。
我们采访了几位老师,老师们都觉得今年这个题目很友好,学生可以写的东西有很多,囊括了学生们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注重学生的亲自经历和感受,回归到生活及学习本身。这点非常好!让学生们有话可写。
另外,丽水去年有两个作文题,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要求,对老师们的作文批改也有较大挑战,但是今年会轻松很多。
是过程让你快乐?还是结果让你快乐?在几乎没有多少审题障碍的前提下,命题者又有一点小玄机:“快乐"二字。有时候事情的经过很丰富,结果能让人如愿,这当然是令人快乐的,这是一种最理想的人生状态;但有时候事情的结果并不一定都如人意,但重在参与和经历过程,失败的过程同样也可以让人顿悟,这是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一种高级感的快乐。
今年高考也提到过程、结果,那是写“得与失”,而丽水中考也提到过程、结果,不过涉及的是经历后的快乐与满足。其实早在2017年中考,绍兴曾出过作文,思考“开始与结果”。
学生的感受。
陈同学:今年的中考作文,我就觉得这个题目里面强调的是两方面的关键词,一个是自我,这个词强调了两遍,还有另外一对关键词,就是过程与结果。
写作的时候,我就强调了以自己自身经历事情来展现我所感知到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我考前准备了很多篇作文,发现有与这个主题相符的文章。 我就用了这个素材来写作。
王同学:第一眼看去感觉题目是蛮简单,也不是什么思辨写作,就是让你写自己亲身经历和收获,然后也感觉很多素材可以写。然后我写的时候感觉写的立意没有那么的深刻。所以感觉,题目没有特别新颖,还是比较难写好的。
2021湖州
中考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真题

(上面两首诗歌均选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请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或“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简评
有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或者”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作文有两则材料,两则材料对应的点有所不同。有老师解读,两则材料对方向有不同的认识,第一则偏向于方向的自然而然,就像小溪流水。而第二则偏向于寻找方向,如在大海里航行。当然,这是老师的一种解读,而材料里应该有学生的其他解读。
两则材料蕴含着对“方向”的不同理解,从材料形式上构成思辨关系,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选其一而写,这属于宽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