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词阅读(一)

(2021-02-08 10:42:05)
标签:

阅读

练习

收藏

分类: 教育教学

 一、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之情。(2分)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      

 【答案】 

9.白日西斜,广阔天涯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10.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4~5题。(6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5.这两首诗都写到,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4.3分)D

5.3分)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5分)

望江南·超然台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壕:护城河。

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咨嗟:叹息、慨叹。

6.词作中,一城         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1分)

7.你如何感受到词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积极心态?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6.千家

7.他阐述的道理是:表达了作者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可谓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表明作者要趁年华尚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要

有所建树的积极心态。

四、古诗词赏析(10分)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22.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3分)

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4分)

答案:1B

2)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两字极富神韵。

示例二: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氨围,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

3)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

不同点:【甲】诗作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5)

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水芝:荷花的别称。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21.根据词意,完成填空。(2)

紧承盈盈女,下阙以       喻荷花,与上阙               一句照应。

22.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

B.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

C.词中以淡淡,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

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

答案:21.(2)红衣   袅袅之芝红    22.(3)D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12.1衡阳雁去”“霜满地

2)饮一杯浊酒遥寄万里思乡之情,功名未立,没有理由盘算还乡日期。此句用典,表达词人的思乡,却因未建功立业不甘还乡的矛盾之情。

解析:先翻译句子再分析词人情感。

六、本大题共1题,每空1分,共10分。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2)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5)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6)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7)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8)主题:

兰花:《岳阳楼记》:                        ,郁郁青青。

竹子:《记承天寺夜游》:                        ,水中覆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菊花:《饮酒》:                                               

【答案】(1) 白露为霜;(2)杨花落尽子规啼;(3)春去到死丝方层;(4)学诗漫有惊人句;(5)挂杖无时夜甲门;(6)率命于危难之间;(7)落红不是无情物;(8)岸芷汀兰;采葡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1-12题。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

12.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1.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是借景(物)抒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617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批注(示例):”“两字妙!既写出”“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

16.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7.仿照示例,从炼字的角度给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点的字做批注。(3分)

答案:16、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17、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九、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16.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诗文默写(10分)

17.按要求填空。

1)潮平西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3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新奇的比喻,将残酷严寒的冬天写的奇丽壮美,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两句诗是:“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                           表达了自已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

7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写出蕴含思乡之情的连续两句古诗(词):“             

              。(答案不唯一)

 答案:15)夕阳渐渐落下,游子骑着瘦马浪迹天涯,归家无期,心中无比痛苦。

16)景语有: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下的乌鸦;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的茅屋;荒凉的古道,萧索的秋风,消瘦憔悴的马,夕阳。情语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7. 
1)风正一帆悬 2)云生结海楼 3)温故而知新
4)天接云涛连晓雾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7)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在词中的含义是        学诗谩有惊人句传达处作者        的苦闷心情。

2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1分);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1分)
2)示例: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意对即可)的时候引用这句话。(1分)我要想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到,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1分)

十一、古诗赏析(2)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充分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这首词的上片以”“”“等词展现出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词人虽然年届不惑仍狂气十足。

C.“何日遣冯唐一句,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以及对朝廷的愤懑之意。

D.词末射天狼表达了词人企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抒发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答案:C

十二、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喜雨

(唐)白居易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1)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在突出标题''字上的作用。

【解答】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表现了诗人看到这场及时雨缓解了旱情,为老百姓丰收有望感到欣喜,表现了作者关注民生疾苦,对下层人民的体贴和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来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是立刻,马上的意思,雨一下,旱情马上得到缓解,诗人为农人担忧的心也得到纾解。''意思是一定,语气可定,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期待和祝愿,表现了作者希望老百姓有个丰收年的美好愿望,这两个字体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体贴和关爱之情。

 答案:1)为这场及时雨带来庄稼丰收而高兴,表现出一种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2''表明这场雨来得及时,立刻缓解了旱情;'',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粮食的丰收充满了信心。这两个字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十三、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3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3分)

 答案:13. 1)画面想像合理,语言优美生动(只是围绕诗句字面意思简单扩展给1分)

2)答案示例: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 可看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 “衣冠简朴看出诗 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看出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

 十四、古诗阅读(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的妙处。(4分)

  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领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土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答案: 21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 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22D

 十五、古诗词阅读(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诗的前两句中                   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

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2分)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6.2分)杨花   子规【评分标准:每空1分】

7.3分)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评分标准:指明特点给1分,解说作用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十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56题。(5分)

赤壁登                   幽州台歌

杜牧                        陈子昂

折戟沉沙铁未销              前不见古人,

自将磨洗认前朝              后不见来者。

东风不与周郎便,              念天地之悠悠,

铜雀春深锁二乔。              独怆然而涕下!

5.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6.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3分)

答案:5.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自己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6.是人自己登楼远眺,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十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1分)

19.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3分)

答案:18.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意思对即可。1分)

19.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十八、古诗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如何理解?写出这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

【答案】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内涵。

第一问: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来看:《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 前奏。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看:诗的前两句写出自己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出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浮云遮望眼,用典。不畏意思是不怕。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第二问: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换句话说,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十九、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2分)

答案: 示例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狼喻指西夏军队,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现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两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评分说明:(12)(1)题共8分,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第(2)题共4分,第2分,少年时期的说法错误;第2分,答出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得1分,答出表达效果得1分。 

二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10.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赏析。结合诗歌内容,逐项研读选项,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即可。

A.有误,首联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不是家悲己的感情。

BCD.正确。故选:A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在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人形象。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点评】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二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8-20题(6分,每小题2分)

行香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注释】行香子,词牌名。

陂(bi)塘:池塘。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飏(yáng):飞扬,飘扬。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18.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超过50字)

19.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你列举两种。

20.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词中能直接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分析】《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概括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两句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分的春花。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几句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动静结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3)本题考查词作内容概括及词人情感分析。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天的很多景物,集中在水满坡塘写春水,倚东风写春风。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写了桃花、李花、菜花三种花。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集中写春天的鸟、蝶等动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村野田园风光图。从豪兴徜徉偶然乘兴等词语可直接看出作者轻快和舒畅的心情。

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二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5—27题。(8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觉:醒。思想:烦恼。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6.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4分)

27.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案:25.2分)C

26.4分)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27.2分)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