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上期中试卷(收藏)
(2020-11-24 16:50:19)
标签:
收藏 |
分类: 教育教学 |
一、文言文阅读(30分)
(一)默写(10分)
1.水何澹澹。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
4.
5.
(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7—8题(4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
曲中的“断肠人”指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思”就是指在秋天里的思绪情感。
B. “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C. “古道西风瘦马”是对游子生存状态的具体描写。
D.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 ,是 南朝宋人。(2分)
1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2分)
(1)期日中
11.翻译句子,注意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词:(2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别致人言(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宋白用自己的名义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
B. 于是宋白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来告白上级。
C.于是宋白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报告皇上。
D.于是宋白先写上自己的姓名报告皇上。
14.宋白“乃先具姓名以白上”的原因是
15.这一故事给人的启示是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4分)
发问的精神
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可见发问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yùn
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我们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有人也许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其次,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在参照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
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
16.读拼音,写汉字。(1分)
17.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18. 第-段主要运用了
19.作者在文中举出的反面观点是 (2分)
20.本文--的论证结构为(
A.总分
2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标题“发问的精神”既是本文的论题,又是本文的论点。
B.第段划线句中的“往往”二字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C.本文的论证结构(或整体,或局部)既有对比,又有层进
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三个反问句能使语气更强烈,强调了“能发问,勤发问”的必要性。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16分)
请系上保险绳
女老师正在神采飞扬地讲课。学生们大张着眼睛,如饥饿的小鸟,正翘首期盼着鸟妈妈的哺育;又像一株株干枯的禾苗,正渴望着雨水的滋润。
刘雅的目光本来也是紧紧追随老师的,像一盏明亮的聚光灯。可是,突然,她不经意瞥见了窗外的那个女人——对面教学楼外高高的脚手架上,一个女人正在吃力地攀爬。刘雅的心随着她艰难的攀爬,被牵扯得越来越疼,像被尖利的钢针刺着一样。
深秋的风肆虐地刮着。女人背上吊着一根细细的保险绳,这让刘雅稍感安慰。她沿着纵横交错的脚手架,左一下,右一下,屈身,展臂,弯腰,终于爬上了中点。
在那儿,一只涂料桶正从空中吊下来,晃晃悠悠,像飘荡的秋千。女人眼疾手快,左手抓住脚手架,右手抓住晃动的桶,将它稳稳地放在自己脚边的木板上。然后,女人站在木板上,竟小心地解开了背上的保险绳。她左手抓着脚手架的钢管,右手麻利地拿着一把大刷子,弯腰在桶里蘸了涂料,挥手在墙上涂抹。左一下,右一下,刷子不停的挥舞,女人像一个豪放派的画家。片刻,墙上就是白晃晃的一片。
刘雅的心悬起来,高高地悬在半空中。她害怕女人从那七层楼高的脚手架上突然飘下来,像一片落叶。
这样想着,刘雅的心就生生地撕裂般的疼起来。她的眼前出现了另一个女人的形象,那个与她心心相系的女人,那个让她放心不下的女人。
想着想着,刘雅的泪水就像一眼刚刚开掘的泉水,迅速地涌出来。开始时无声无息,后来就控制不住地有了嘤嘤的哭声传过来,刘雅被罩在惊诧和关切的目光里。女老师温柔地走上去,轻轻拍拍她抽动的双肩,爱怜地问:“是哪里不舒服吗?”同桌说:“我陪你去医务室吧?”
“不了,我自己去!”刘雅终于勇敢地抬起脸,老师看到一张满是泪水的脸。刘雅擦了一把泪,在老师关注的目光中走出了教室。
她并没有去医务室,她只是心病。那块心病,多少年都无法根除。她跑到学校的电话亭,快速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那边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小雅,有什么事吗?妈妈正在脚手架上忙着呢,说话不太方便,等会儿打给你好吗?”
“不,我就要现在跟你说话!”长这么大,刘雅第一次在电话里那么放肆地和母亲撒娇。
“你怎么了,小雅?”母亲听出刘雅的哭声,紧张地问。
“妈妈,你系保险绳了吗?”
“没有呢,系了绳子,干活碍手碍脚的,不系,干得快一点。”母亲平静地回答。
“不,你赶快系上保险绳,赶快!”刘雅在电话里冲妈妈吼道,“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我在学校里看到一位和你差不多年纪的阿姨也在脚手架上,她也没系保险绳,我担心死了!你( )也没有系吗?妈妈,你快系上吧,我害怕!”刘雅的哭声在电话里那么凄惨无助,像深夜里无法归家的孩子的哀哭,撕心裂肺。
“妈妈知道了,我马上系,我听你的!小雅,妈妈的乖女儿,你长大了!妈妈真为你高兴啊!”母亲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起来。
“妈妈,为了小雅,你一定要记得系保险绳,每天都系,好吗?少挣点钱没关系,妈妈,我再也不乱花钱了,不要手机了,不穿名牌衣服了,我只要妈妈好好的,永远和我在一起!”
“妈妈知道了!为了小雅,我每天都系保险绳!一定的!你放心!小雅,衣服穿厚点!天冷了,别冻着!”
妈妈的声音那么温和可亲,像深秋里那一抹暖暖的阳光。刘雅听着,抹把泪,说:“妈妈,我知道,你也一定多保重!我要你好好的,我们都好好的!”
22. 在第段的括号内选词填空(2分)
你(
23第段画线句运用了
24. 第段运用了
25. 第段“母亲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起来”是因为
26.第段一连用了6个感叹号,表达了母亲
27.读了本文,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体会。(80字左右)(4分)
三、写作(40分)
28.人生是一首动人的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旋律。站在人生的舞台上,哪怕是无人关注的角落,也要尽力唱好自己的歌。开开心心地唱,自信大胆地唱,即使这舞台很空旷,总有一天,会看到挥舞的荧光棒……
请以“唱好自己的那首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20年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答
选择题答案:
20.B(2分)
一、文言文阅读(30分)
(一)默写(10分)
1.山岛竦峙(2分)2. 海日生残夜(2分)
3. 随君直到夜郎西(2分)4.博学而笃志(2分)
5. 出师未捷身先死(2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7-8题(4分)
7.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9《世说新语》刘义庆.(2分)
10.期,约定(2)委,丢下、舍弃。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12.导致、致使
14.恐榜出,群议沸腾。(变成自己的话)(2分)
15.行为不正的人往往要借助领导的权力以达到他们卑鄙的目的,做领导的一定要严加监督。(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发问的精神》(14分)
16. (1分)蕴藏
17. (2分)引出本文论题,作为论证论点的论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8. (4后面每点1分)举例论证
19. (共2分)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20.(3分)有力驳斥“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的错误观点,进而从反面论证了“发问精神的可贵”。(阐述发问精神的可贵)
(二)《请系上保险绳》(16分)
22. (2分)
23(3分)
24.(3分)
25.(2分)母亲被刘雅的爱心所感动,禁不住因喜而泣。
26.(2分)为了女儿坚决照办的决心,对女儿无比的关爱
27.(4分)感点:要关心父母,关爱父母;要一家人都好好的,这是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