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五篇)
(2020-11-04 16:01:41)
标签:
练习 |
分类: 教育教学 |
一、《与朱元思书》《浮生六记·浪游记快》阅读
甲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文: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球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股廷古碑基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坐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激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注释】原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球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土人:本地人,太华:指华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蝉则千转不穷(
(3)惜未及含葩(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可览园中之概B、修竹绕之C、就马上摘食之D、嚼之涩甚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4.甲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主要写出树
5.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2分)
一、答案:
1.(1)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A
3.(1)这些山峦凭借着地势,争着向上,相互争着向高处远处伸展,形成千百座山峰。
(2)(我)下马寻找泉水漱口,才能说话。
4.绿、密
5.原因主要是:我所居住的房子外形像小船一样;因为我内心向往无拘无束,自由闲适的生活,所以命名为“不系之舟”。
二、《与朱元思书》《袁中郎随笔·五泄二》阅读练习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五泄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濆薄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巅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者,果尔,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暮归,各得一诗。余诗先成,石篑次之,静虚、公望、子公又次之。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袁宏道《袁中郎随笔·五泄二》
[注]五泄: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世。泄,瀑布。濆(pn)薄;濆薄,冲激,激荡。雁荡:山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1)泠()泠作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
(1)猛浪若奔
(3)横柯上蔽
(5)为缺典耳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4.两篇文章同为山水小品文,它们在主旨上有何异同?(3分)
二、答案:
1.(1)líng
(2)rèn
2.(1)飞奔的马 (2)同“啭”,鸟叫声 (3)树木的枝干
(4)遗憾 (5)罢了 (6)洗
3.(1)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如何呢?
4.同:都赞美了山水(自然景物)的美好(奇妙、神奇、美丽)。异:【甲】文还表现了对于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鄙视;【乙】文还体现了与好友同赏山水归来后的种种趣味。
附【乙】文参考译文
五泄水石都堪称奇绝,离开它三天后,在梦中仿佛还听到那波涛奔涌的声音。只遗憾没有李白的诗、苏轼的文,因而自己描写五泄高古喷薄之势缺少范文。石壁黛青瘦削,好像是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环绕,石头的颜色好像是被水洗干净了一样,从地里突兀出来,上面没有一点泥土。飞瀑从岩石的顶部挂下来,声若奔雷势如海涌,声音传到几里外,那飞瀑巨大得好象有十围之粗的玉石,真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啊!我于是想起“会稽赋”上有这样的话“五泄争奇于雁荡”,果真如此,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怎么样呢。
晚上回来,我们各自写了一首诗。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已经很奇特了,我们的诗歌也就变幻恍惚,无比怪诞,不知道写的是些什么话。这时已是午夜,猛虎怪兽的叫声似乎就在床边,彼此看看对方,须眉毛发全都竖起来,一个个都像是见到了鬼一样。
三、《与朱元思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注释:青皋:青草丛生的水岸边。 雊(gòu):野鸡鸣叫。
天机清妙:思想情趣与众不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势竞上
(3)白鸥矫翼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然 是 中
有 深 趣 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
三、答案:
1.(1)凭借(依靠,依仗)(2)至(到)
(3)举起(抬起,展开)(4)跟随(随从,跟着,随着)(每空1分)
2.然 是 中有深
趣 矣! (2分)
3.(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2分)
(2)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
(或如果不是你情趣与众不同,我怎么会以这游山玩水的闲事来邀请你呢?)(2分)
4.【甲】文借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
衷功名利禄,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2分)【乙】文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热衷功名、留恋仕途。(希望他在仕隐的抉择上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超脱的态度。)(2分)
四、《与朱元思书》《宜都记》阅读练习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答案】A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甲]
[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 “书”,一文为“记”。
【参考译文】
[甲]
[乙]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句子整体句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原文的整体意思,并对重点实词、虚词有准确的把握。翻译时,这些重点词义必须体现准确,整体句意可以意译。
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2分)
【答案】侧面烘托的句子:用“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来烘托山之高;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三峡秋景的清寒幽静。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乙]文这样美丽的山水景色,千古以来无人欣赏,今天作者来到这里,喜爱之极,流连忘返。如果山水像人一样有感情有知觉的话,自己的美这样被人喜爱、被人肯定,一定会象遇到知己一样高兴。[乙]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
五、《与朱元思书》《三峡》阅读练习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1分)
(1)沿溯(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
略无阙处
(3)
14. 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4.从《三峡》全文看,第四段中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五、答案:
1.(1)
sù
2.
(1)阙通缺,表示空隙,
3.(1)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4.(1)凄凉或悲哀或凄清(2)生机勃勃
5.
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
|
后一篇:《用岁月在莲上写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