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暑假文言文练习(二)
(2019-07-09 19:52:23)
标签:
练习收藏 |
九、《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练习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东阿王:曹植;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详细的描写。
24.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2分)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5分)
(1)人鸟声俱绝
(4)即棹小舟入湖
2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先从听觉上描写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景象,接着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夜晚乘船独往湖心亭所看到的湖中雪景,描绘出一幅水墨湖山夜雪图。
B.甲文在写景之后,笔锋一转,继写湖心亭的奇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写对方的惊讶实际就是写自己的惊讶。
C.甲文写景,虽寥寥数语,即写出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乙文写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晚春时节西湖的神韵之美。
D.甲乙两文语言都很简省,甲文中的主人公既有遇人之乐,也蕴藏着淡淡的怅惘与哀愁,而乙文中的主人公则完全陶醉在西湖美景之中。
九、答案:
24.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每处1分,共2分)25.(1)都(2)下了三日(3)白气弥漫的样子(4)划(船)(5)客居此地(每空1分,共5分)
26.(1)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2)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每小题3分,共6分)
27.C(3分)说明:仲春时节,不是晚春时节,没有夸张。
十、《垂钓》《江雪》《渔歌子》阅读练习
(一)垂钓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二)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三)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4. 以上3篇诗文皆与垂钓有关。仿照示例概括各篇中垂钓者的特点。(6分)
示例:《垂钓》:每天总钓小鱼却很快便满载而归的垂钓者——胖老人。
(2)《江雪》:
(3)《渔歌子》:
25. 结合《垂钓》全文分析“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因固执而瘦削”的含义。(4分)
25. 《垂钓》一文引发了读者哪些生活哲理的思考?(4分)
27.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A.《垂钓》开篇写海鸥“盘旋”、猎犬“狂吠”、兵舰时隐时现,烘托了大海的“恐怖”“凄惶”,为两位老人的出场作了环境的铺垫。
B.《垂钓》中“胖老人”的忙碌与收获与“瘦老人”的安坐与固守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C.《江雪》借写景来抒情,“绝”“灭”“雪”给人静谧凄寂之感,正好与“寒”的氛围相合,体现出柳诗骨力峭拔与色调清冷的特色。
D.《渔歌子》中白鹭、红桃、青笠、绿衣让色泽鲜明而柔和,气氛宁静而又充满活力,体现了作者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的风格。
E. 两首诗歌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江雪》“鸟飞”、“人踪”和“独钓”形成对比,《渔歌子》“白鹭飞”、“鳜鱼肥”和“不须归”形成对比。
十、答案:
24.(1)每天只钓大鱼,总在煎熬中等待机会的垂钓者——瘦老人。
25. (4分)当一个人固守于精神之后,就会鄙视世俗物质的富足所带来的快乐,就会执着地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2分)。这种追求有可能遭遇贫乏与艰辛、孤独与忧伤(2分)。(意思接近即可)
26. (4分)物质与精神的对峙;喜剧美与悲剧美的相互批判;人生的对手与朋友是相互依存的。(每点两分,任答两点即可)
27.
(4分)B(“心中的海参崴”是精神与物质追求并重)
十一、《诫子书》《曾国家书》阅读练习题。(12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注释: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3)悲守穷庐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2.【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13.【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
十一、答案:
9.(2分)(1)致远:实现远大目标(2)励精:振奋精神(3)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
(4)习:习惯,熟悉
10.(2分)C
11.(2分)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12.(3分)A.遂成枯落
13.(3分)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
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十二、《醉翁亭记》《醒心亭记》阅读练习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构:搭建。直:当,临。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伛偻提携
(2)泉香而酒洌
(3)杂然而前陈者
(4)则必即丰乐以饮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临溪而渔
B.行者休于树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D.醒能述以文者
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
十二、
9.(1)驼背,指老年人。(2)清。(3)错杂的样子。(4)就,靠近,到。
(4分。每小题1分)
10.B(3分)
11.(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句式翻译恰当即可)
12.(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