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太太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随笔 |
学习华老师的融错教育
http://s2/middle/51cadcafh85ae26db1241&690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的华应龙在课堂上,他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多的是对儿童“独特之处”的发现。在华应龙看来: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
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育”教育理念是:“融错教育”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有容乃大,因为包容,课堂才会活起来,才能洋溢着生命力。
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因此,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每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应龙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
在执教“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华应龙以3/4导入,让孩子用手头的纸片来表达3/4这个概念。在巡视的时候,华应龙发现,有一个孩子在纸上画了五条竖线,然后从左向右,用大括号括起来四条。“这不是表示五分之四吗?我一看,就兴奋了。我好奇的目光和神态就表现出来,立刻让他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尊重孩子的‘不同’,并且一定要去追问这个‘不同’背后的解释。”这是华应龙经常对老师们讲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回答,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解说,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孩子既然表达出这个作品,肯定会有想法”。
“果然,我追问那个孩子原因的时候,其他孩子也来了兴趣。孩子的解读是这样的,他用手指着第一根线和第二根线之间空白的部分,告诉我说这代表一份。”我们想到:如果老师当时武断地去批评他,告诉他做错了,那么就扼杀了他这种独特的表达。
华应龙老师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一种观念,学生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帮助我们缔造课堂生活的另一只手。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当出现不一样的东西时,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课堂上的生命体,都是应该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