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西太太

(2010-05-02 21:53:22)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http://s13/middle/4a4c4762g859cfc12db1c&690  昨天,看了美国橄榄球明星迈克尔·奥赫的体育+传记+家庭的励志电影《弱点》。我被陶西太太感动得一塌糊涂!

    《弱点》取材自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选秀状元迈克尔,奥赫的真实经历。出身平民窟的小迈克自卑木讷,无家可归且学习糟糕。来自中产阶级的陶西太太甚为恻隐,就收养了小迈克,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在陶西太太一家人的爱护和帮助下,迈克终于被培养成一名出色的橄榄球选手。

    这部电影的最后迈克功成名就,作为对比,就是同样出身贫民窟的迈克儿时伙伴却因为抢劫被刑罚。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成长环境,而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的。这种天然的差别与不幸往往导致一个人或者平步青云,或者万劫不复,而被置于被告席的难道只有这个人,而没有一个社会或者政府的罪过么?

    是一个充满弱点的动物,但人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学习可以克服和弥补这些弱点。而现实是,许多人常常先天性的缺失了这种学习机会。

    迈克的故事会让人想起马加爵事件,当马加爵穿上免费的囚服时,竟然感叹这是他平生穿过的最新的衣服。贫穷是一种无法选择的罪恶,让人无法摆脱又难以承受,贫穷之恶使一个人从一开始就失去一切,特别是在一个朱门酒肉臭的世界。

    同情和恻隐是一种高贵的品格,特别是对孩子和女人的不幸,任何丧失同情心的旁观者都是罪人。

    陶西太太(桑德拉·布洛克饰)细节表达完美细腻,独具温情。看完后,会记得她:犹豫着是否帮助迈克,http://s10/middle/4a4c4762g859d02643309&690感恩节让大家坐在桌子前与迈克一起就餐,握着奥赫生母的手,站在教练旁一直看,用手扶一下包包(暗示有枪),一个人在车里眼眶湿润……电影,也可以像小说一样,细节打动消费它的人。
     陶西太太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慈善。以往,慈善,白人的慈善,都是捐钱给相关机构,然后不管不问。而《弱点》中,陶西太太将迈克领回家,给他一点一滴的关注,却说:“他改变了我”。

    是的,迈克带给陶西太太母性的光辉,还改变了其他人的看法。他也带给SJ兄弟的淳厚,带给柯林斯勇气面对眼光,这一切非常不容易。

    陶西太太改变了一切:慈善,不仅仅是怜悯,是双向的慈悲,是互动的影响力,让每个人都受益。这是人类独有的情怀,虽然着眼点很小很小,却像一盏小橘灯照亮一小片地方后,变成大火,温暖了整个美国的冬天。还有老太,我的春天!对912的行为偏差、不爱学习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那是接下来我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学习华老师的融错教育

http://s2/middle/51cadcafh85ae26db1241&690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的华应龙在课堂上,他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多的是对儿童独特之处的发现。在华应龙看来: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

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育教育理念是:融错教育错,包容孩子错误。有容乃大,因为包容,课堂才会活起来,才能洋溢着生命力。

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因此,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每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应龙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

在执教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华应龙以3/4导入,让孩子用手头的纸片来表达3/4这个概念。在巡视的时候,华应龙发现,有一个孩子在纸上画了五条竖线,然后从左向右,用大括号括起来四条。这不是表示五分之四吗?我一看,就兴奋了。我好奇的目光和神态就表现出来,立刻让他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尊重孩子的不同,并且一定要去追问这个不同背后的解释。这是华应龙经常对老师们讲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回答,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解说,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孩子既然表达出这个作品,肯定会有想法

  果然,我追问那个孩子原因的时候,其他孩子也来了兴趣。孩子的解读是这样的,他用手指着第一根线和第二根线之间空白的部分,告诉我说这代表一份。我们想到:如果老师当时武断地去批评他,告诉他做错了,那么就扼杀了他这种独特的表达。

  华应龙老师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一种观念,学生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帮助我们缔造课堂生活的另一只手。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当出现不一样的东西时,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课堂上的生命体,都是应该尊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可见一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