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影世博会之三:文明圣殿

(2010-07-27 13:01:33)
标签:

世界电影

上海

世博会

希腊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印度

墨西哥

杂谈

    走进世博会希腊馆,这里的设计者通过虚拟而艺术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希腊城市典型而多元化的生活。希腊馆的一个独特亮点,就是将希腊城市生活的24小时浓缩为12小时,分为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四个时段。希腊馆的灯光会随着每天日出日落而变化,这样参观者就可以实时感受希腊人的生活。

希腊驻中国总领事 玛利亚·萨兰蒂对记者说:“如果我们的希腊展馆带着你们来到了希腊,那么这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目的。……polis是一个珍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把“市民”永远放在第一位的城市。这是希腊社会中最重要的精神,也是我们一直想保护传承的东西。当世界被现代技术所充斥的时候,我们想保留希腊城原始的人文气息,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希腊馆内没有实物展品,所有的内容都通过屏幕画面来展示,40块大屏幕不间断地播放希腊不同城市的实时生活场景。希腊馆里有一个在希腊随处可见的售货亭;有一处沙滩,上面停着一条尚未完工的渔船;有一个种着橄榄树的广场,围绕着橄榄树摆放了许多桌椅,参观者可以在这里小憩,也可以品尝一些希腊小吃。设计者就是想让参观者走进一个真实的、原汁原味的希腊。

    所有的观众都在这个小剧场里谛听来自希腊的美妙旋律。这种既现代又古典的风情也只有身在希腊馆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在电影诞生前的几千年里,希腊人就开始在星月下的古剧场享受戏剧的美。而在几千年后,我们依然在《特洛伊》这样的史诗巨片中回味古希腊文明的历史背影,在《妈妈咪呀》这样迷人的故事里,呼吸爱琴海的自由与浪漫。

  

    和埃及数千年的古老文明相比,黑白两色的埃及馆显得非常现代。埃及馆的主题是“开罗:世界之母”,可见埃及人对于首都开罗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非常自信。走进埃及馆,在神秘的黑色空间里流淌着一条白色的河流,这就是源远流长的尼罗河。配合着两边的影像故事,我们就能够从古老的法老王朝一直走到生机勃勃的当代埃及。

包括女王的金面具和项链在内的八件法老年代艺术珍品,每一件都展现出创造者非凡的工艺和技巧,让人联想到古埃及文明辉煌时代的鼎盛面貌。好莱坞电影人在影片《埃及艳后》的拍摄中,极尽奢华,试图以影像的方式再现古埃及的繁荣。在一部新近拍摄的西班牙电影《城市广场》中,则生动地描绘了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丰盈浩淼,以及这个智慧宝库在异族蹂躏之下,繁华落尽的悲情场面。电影提醒着现代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爱惜。而还有一样特别值得重视的非洲珍宝,就在埃及馆的近邻:埃塞俄比亚馆内——她就是被称作人类祖母的露西。

 

此次亮相非洲联合馆的是“露西”的全球唯一复制品,来上海世博会展出之前,她一直珍藏在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露西”的真品被保存在美国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里。她被认为是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类,是目前所知人类的最早祖先。

埃塞俄比亚展馆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区是“哈勒尔古城”,在穿越城门和城墙、漫步于街巷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哈勒尔古城古老的建筑里蕴含的生活气息。著名诗人兰波就是在哈勒尔古城开始他自我放逐的非洲岁月,在影片《全蚀》中,兰波就消失在哈勒尔的街巷尽头。而在世博会里哈勒尔的街巷尽头,却是一把富有埃塞俄比亚当地特色的巨伞,我们在这里参加了一场美妙的咖啡派对。

埃塞俄比亚是生产咖啡的国家,最早的咖啡来自于哪里呢,就是来自于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地方叫咖发。他们在喝咖啡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在烘烤的时候他们会点上香,然后会有一些小的这些果仁啊、这些豆子呀,你可以一边吃一边等着他的咖啡。一会儿就会好了。

咖啡的浓香让所有来客都陶醉了,非洲大地就是这样一个无比质朴,又令人着迷的地方,我们领略了咖啡的味道、欣赏过非洲小伙子精湛的布艺,又被一阵阵欢快的舞蹈节奏吸引,模仿着非洲舞者的姿态,以这种舞蹈的形式靠近、再靠近非洲跃动的灵魂。而如果说来自非洲的舞蹈是一种生命力的抒发,那么在世博会的另一个舞台上,来自印度的华丽旋转的舞步,则象征着无比神圣的祈祷。

 

   印度是歌舞之国,歌舞对于印度人来说,是对神灵的祈祷和对生命的感悟,而大量的电影人则把歌舞融入了他们的电影当中。

曼妙的印度舞蹈在乡间、神庙与殿堂里传承了几千年,它昭示着众神的威严,也寄托着哲人的深思,它柔情万种,牵动着少男少女纯真的情怀,又英武刚健,如临阵出征的威猛勇士。当这无可争议的印度艺术之王在20世纪与初生的电影女神翩然相遇时,这份一见钟情的姻缘便造就了印度电影的独特魅力:歌舞成为电影永生的灵魂。

在一部标准的三小时宝莱坞电影中,平均每隔30分钟就会有一段歌舞场面。这似乎是电影创作者与观众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从50年代风靡全中国的《流浪者》,到新世纪红遍大半个世界的《拉嘎安》,印度电影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载歌载舞的艺术风格却依然是它不变的主旋律。也因此,在世博会印度馆的露天舞台上,在这个神祗与歌舞交相辉映的世界里,美丽的舞者是这里不曾落幕的神圣风景。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它在世博会当中的场馆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它的外观源自于不同宗教的古老寺庙,建构成了万象和谐的一片净土。印度馆的中央穹顶象征着 “万象和谐”的主题,设计灵感来自于印度多种宗教中经常出现的建筑风格,让参观者宛若置身于圣地,找回内心的宁静。有趣的是,这种融合印度文化的建筑,却是全部采用中国的竹子构建的。

    正如巧妙地利用中国的竹子来建筑印度场馆一样,印度的文明就是一条随着历史的跌宕而因势利导、发展变化的大河,通过由古至今的印度城市时空之旅,从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文明,到中世纪时期的城市生活形态,都被馆内的大银幕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同时,印度展馆也展现了在城市生活的演变中,印度人如何以新兴科技和古老智慧相融合,寻求和谐共处之道,就像这位印度馆创意总监向我展示的一样。

   

墨西哥馆带来的众多珍宝,跨越了墨西哥的史前城市、殖民地城市、现代都市等历史时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玛雅文明遗迹,作为玛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墨西哥人将把当地保存下来的玛雅蛇形装饰、图腾、面具等带到展馆中。

     在墨西哥馆中陈列着一块巨大神秘的“玛雅石”,这块距今2000多年的石块记载着魔幻般的玛雅文字和“鸟人”图形。因为玛雅人对宇宙和航天有着今人难以解释的高超见解,所以它的高深莫测吸引着所有的人,也包括电影人用影像来传递人们对玛雅文明的想象和缅怀,就像梅尔·吉布森的影片《启示》一样。在墨西哥至今还生活着数百万玛雅人,他们中的很多人说玛雅语系的其中一种语言。在尤卡坦半岛,我们接触的很多老人虽然都会讲西班牙语,但是生活中他们更习惯使用的还是玛雅语。当我现学现用地用玛雅语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虽然说的很蹩脚,我却马上能感受到了那种受到认同的亲切感。

由墨西哥著名女演员萨尔玛·海耶克主演的美国电影《弗里达》,让全世界观众认识了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洛。她少女时代不幸遭遇车祸,由于病痛而对绘画产生兴趣,最终成为风格卓越的画家。如今弗里达几乎成了墨西哥文化的某种象征。关于她的传记一再出版,她的画被印成画册,明信片,悬挂各处。戏剧舞台上常年上演有关她的剧目,观众和游客们被打扮成她的摸样,在似是而非的仪式中感受她穿透时光的永久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