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影达尔文•心灵演化史

(2010-01-27 16:39: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栏目手记
      1859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本书的第一版1250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著作。它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在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一书出版150周年之际,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多位国际制片分别推出了反映达尔文生平的传记电影,从不同角度为全球观众梳理了达尔文从青年时代的环球航行到最终完成进化论巨著的思想历程。2009年是名副其实的达尔文年。
 
     绿树和阳光环绕着这座位于英格兰乡间的老宅,《世界电影之旅》迈进这座达尔文诞生和成长的高大建筑,以电影为线索,描摹达尔文的时代画卷,探寻他的心灵秘境。
 
     2009年多伦多电影节的红毯上,詹妮弗·康纳莉夫妇携手为全世界观众带来一部达尔文传记电影《创造》。38岁的保罗·贝特尼不如39岁的妻子詹妮弗·康纳莉在好莱坞的名声响亮,但这对夫妻的年龄差距,正好与达尔文夫妇一致。对比保罗·贝特尼电影中的造型,确实与年轻时代的达尔文有几分相似:谢顶,薄嘴唇,面色苍白,神情俊朗而严肃。这是一个典型的19世纪英国绅士形象。
 
     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富裕的医生家庭的查尔斯·达尔文,在青少年时代热衷于收集矿石和昆虫标本。他听从父命,进了剑桥学习神学,虽然他对神学没有兴趣,花在打猎和收集甲虫标本上的时间比花在学业上的要多得多。1831年,当植物学家亨斯楼被要求推荐一名年轻的博物学家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航行时,他推荐了忘年交达尔文。五年之后,贝格尔号绕地球一圈回到了英国。对达尔文来说,显然,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旅行。
 
     电影《怒海争锋》从海上的视角展现了一幅19世纪大英帝国海外扩张时期的历史画面。同时,船上的医生斯蒂芬·马特林正是一位通晓植物学、动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博物学家,拉塞尔·克劳饰演的船长也需要倾听博物学家的需要,如果他提出上岛采集标本,船长就得改变航行计划。这正反映了达尔文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自然科学地位的日益显著。在达尔文参加的小猎犬号环球航行中,他也如马特林医生一样受到特别的尊重。
 
    当达尔文踏上贝格尔号的时候,他是个言必称《圣经》的剑桥大学神学专业毕业生、正统的基督教徒,但是当他返回英格兰时,《圣经》在他看来不过是一部虚假的世界史。一路上达尔文做了大量的观察笔记,采集了无数的标本运回英国,为他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因此在贝格尔号环球航行结束一年后,达尔文开始秘密地研究进化论。但是他对真理的探索,也使他与感情甚笃、信仰虔诚的妻子,产生了深刻的隔阂。
 
    电影《创造》为观众呈现的,并不是那个人们熟知的达尔文,那个慈祥睿智的思想者,而是从人性化的角度讲述了一个真实的达尔文:一个精力充沛的男人,一个难逃命运左右的丈夫和一个悲痛的父亲。
 
    在电影《创造》中,达尔文在失去爱女之后,心理和肉体健康逐渐恶化。最终,是安妮的幽灵,他深爱的女儿带他走出黑暗,帮他重建与家庭的关系。由此,达尔文才得以创作出那部改变了世界的著作《物种起源》。电影为我们呈现出达尔文对科学的激情、对妻子纠结的爱、对爱女去世的无能为力、和对悲痛的彷徨无措——这些都深刻而鲜活地勾勒出达尔文何以在那个社会背景下,在自我悲剧境遇下产生出一种改变人类思想的科学观点。
 
    电影《创造》就是改编自达尔文后代撰写的他的传记故事《安妮的盒子》,这些故事的点点滴滴都来自于真实的历史:安妮的出生,她幸福的童年,父母对她的爱,以及她的夭折给达尔文带来的悲伤……安妮成为达尔文的事业关键点,她的死使达尔文看到了上帝和世界的残酷,促使达尔文揭示了自然的野蛮力量的存在,于是自然选择理论——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就是这样,在悲痛与洞察中诞生了。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了生物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如今,《物种起源》所提及的许多观点已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但是在电影《风的传人》讲述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一名乡村教师却因在课堂上公开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而遭到警方的拘捕。这个案件在平静的美国南方小镇引起轰动,两位顶尖律师互相抗辩。从这部影片中教师的遭遇,我们不难想象,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达尔文将他的进化论公诸于世,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当然,在达尔文这位博学的智者周围还聚集着许多科学上的挚友,比如:植物学家亨斯洛、博物学家赫胥黎等,正是他们的支持,为达尔文无比艰辛的思想探险历程,增添了温暖和活力。当我们走进达尔文当年撰写《物种起源》时的书房,这些亲切的面孔依然在微笑注视着我们。
 
    影片《从人到人》讲述了苏格兰科学家杰米亚从非洲丛林捉到两个俾格米人,并带回爱丁堡研究,参加研究的同时还有两位同事,最初他们以为这种矮小的生物就是进化论中类人猿和人类之间缺失的那一环。可是在长期的接触中,杰米亚发现他们其实是人类,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智慧,并且逐渐和他们建立了感情和信任。影片充满对人和人性的思考,为我们勾勒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科学界充满思想交锋的时代氛围,而科学院各位长老们聚会时须发飘然的经典造型,无疑正是在以电影的方式,向达尔文这位进化论鼻祖致以敬礼。
 
    150个年轮悄然铭刻在这绿树荫庇的花园里,就在伴随达尔文成长的大树下,我们再次驻足并凝视着自然界的生命轮回与光阴流转。那些伟人背后的光芒与灼痛,那些关于达尔文的心灵历程与时代风貌,也将随着光影的故事一同闪烁在悲欣交集的历史长河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