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小姐在英国很有名,而可是同名电影让她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看过电影,谁也忘不了湖区的美景。那是波特生活的地方,也是彼得兔的家乡。眼前的德梅尔湖,一如想象中那样美丽和宁静。
彼得兔在这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如今它们一大家子又住进了波特博物馆。波特博物馆的全名是波特的童话世界,这里满眼都是彼得兔一家的身影。
眼前栩栩如生的彼得兔,让人联想起动画片中那些好玩的画面。
博物馆里有很多有趣的设计,跟彼得兔合影就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大人。
波特第一次来湖区的时候才16岁,那时彼得兔还没有出生呢,小姑娘波特却爱上了这里的湖光山色。以后她几乎每年都要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
在电影的故事里,波特在湖区结识了一位好朋友,那是一家农场主的儿子,青梅竹马的欢愉因为男孩的离去戛然而止。
湖区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给了波特创作的灵感。27岁那年,波特在写给家庭教师儿子的一封信里,第一次出现了彼得兔的故事和插图。最初是四只兔子的故事,其中一只就是彼得兔,后来又给彼得找来了松鼠、青蛙这些好朋友。
没人知道彼得兔到底是怎样诞生的,或许这是波特跟她的兔子们之间的小秘密。就像电影里表现的那样,只有波特才能看到兔子们活灵活现的表情和动作。在波特心里,这些小家伙可能早就在那里陪伴着她。
博物馆里展示着波特早年的手稿。那些兔子的速写生动逼真。波特从小喜欢养小动物,她跟它们沟通,观察它们,并且把它们画在纸上。
几年后,彼得兔的故事基本成型,波特想把这些画书出版,于是给好几个出版社投了稿。可是人家好像兴趣不大。最后终于有家出版社愿意出版。首版印刷8000册。结果大获成功。那是1902年的事。
波特的成功要感谢一个人。他叫诺曼沃恩。是出版商的弟弟。刚开始没人看好这本书,可是诺曼很有信心。
波特不是我们想象中敏感害羞的女作家。她的精明与她的才华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弗雷德里克沃恩 波特著作出版人
而芮妮齐薇格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波特的个性。她不漂亮,但是很可爱。博物馆里电影的海报和剧照似乎也印应证了电影的成功与影响力。
弗雷德里克沃恩 波特著作出版人
电影拍摄的时候是三月,湖区的天气还有些寒冷。不过电影的成功让湖区似乎增添了生气。电影的痕迹也留在了湖区的各个角落。
缺少了爱情的童话故事似乎不够完美。彼得兔大获成功之后,波特与诺曼的感情也有了新的发展。
电影的情节基本遵从了生活的原貌。从两心相悦到彼此承诺,波特与诺曼爱得小心又大胆。
那件圣诞礼物充当了关键角色。
从唱歌跳舞到求婚,一切水到渠成,甜蜜浪漫。
可是波特母亲反对他们的结合。似乎商人的身份配不上当作家的女儿。
波特当然不是柔弱的小姑娘,为了终身的幸福,她据理力争。
最终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就是波特随家人去湖区住一段时间,借此考验两个年轻人的感情是否牢固。
波特再次来到了湖区。美景依旧,可是心情急迫。每日的通信成了救命的稻草。
波特与心上人鸿雁传书的镜头就在这里拍摄。文辞优美的女作家情书想必也写得委婉动人吧。
除了布置茶室,波特每日唯一盼望的便是爱人的来信。
可是有一天,她没有收到诺曼的回信。波特心急如焚。如画美景在眼里失去了颜色。
好不容易等来了诺曼妹妹的来信,说诺曼生了重病。顾不上许多,波特立即赶回了伦敦。
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等待她的是心碎的结局。
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波特决定在湖区度过自己的余生。她继续写着彼得一家的童话故事
,这些故事依然甜美安宁,在童话里女作家暂时忘记了现实的残酷。
在电影中,诺曼的妹妹来看望波特,波特终于走出了忧郁,开始新的生活。这个段落就发生在山顶农庄里。
好人应该有个好结局。在电影里,波特遇到了童年时期的玩伴,那个农场主的儿子。后来他成了她的丈夫。
虽然现实不像电影那么戏剧化,波特确实找到了人生的归宿。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乘船欣赏湖区美景是非常惬意的事情。波特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安宁美丽也给她提供了创作灵感。到她77岁去世的时候,女作家一共出版了23本故事和诗集。
1943年她去世时将14处农场和4,000多英亩农田赠给当地政府,专门用于传统农业,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也给彼得兔留下一个永远安宁的家。
彼得兔已经诞生了很久,可是它们的故事并没有引起迪斯尼的兴趣。这是个耐人寻味的事情。设想一下,假如彼得兔变成了迪斯尼卡通家族的一员,不用说它的名字会传遍世界。可那时,彼得一定不会是现在朴素温婉的样子了。要是我们有机会询问波特小姐,我想她一定会说:就让彼得呆在英格兰乡村吧,这里的一切都让人舒适和惬意。这种安静的生活才适合我的彼得。假如你有机会畅游英格兰湖区,一定别忘了去看看彼得兔和它的朋友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