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保罗•范霍文的故事
(2009-02-06 15:26:41)
标签:
文化 |
分类: 节目预告 |
预告:他是一位极具才华、个性十足的荷兰人,20年前他来到好莱坞,成为叱咤风云的大师级导演;20年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用回归和影片来重新审视自己。
《世界电影之旅》2009年2月8日 22:00分为您奉献《回归—保罗•范霍文的故事》
荷兰导演保罗·范霍文最新作品《黑皮书》在09年登陆了国内院线, 作为一位驰名好莱坞的大师级导演,他从影35年来缔造了许多部世界知名影片,包括《机器战警》、《星河舰队》等等,但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此前保罗·范霍文的影片却没有一部在中国公映,而我们与导演保罗·范霍文在安塔利亚的相逢,也让我们有机会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了解他的作品。
在电影节期间,保罗•范霍文不仅领取了大会为他颁发的荣誉奖项,同时他还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欧亚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而他二十年后荣归故里拍摄的《黑皮书》也引起了大家的热切关注,在人们对他作品的热议中,“回归”成了大家关注的主题。
荷兰温俊辉:《黑皮书》被选为五十年来最杰出的电影之一,这是在刚刚结束的荷兰电影节上网民票选的结果,投票的荷兰观众都喜欢这部电影。事实上我很喜欢他,我认为他很酷他的电影很令人振奋,其实很多人都喜欢他,我想他的最近一部影片,在电视上被投票选为史上最优秀的荷兰电影。
为何保罗总是关注战争题材影片的创作呢?这还得从他的童年说起,他的童年生活笼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之下。1938年7月,保罗•范霍文出生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他原本应该拥有和别人一样的快乐童年,但是,战争的到来改变了一切。荷兰被德军占领。对于刚刚开始记事的小保罗来讲,那时的情景让他终身难忘。
保罗:当时我才只有五六岁,看到飞机轰炸,硝烟四起,马路上铺满尸体,我的父亲带着我在尸体间穿行,那些都是被德国军队杀死的荷兰反抗者的尸首而我只是看着这一切,哦,多么壮观的一幕,土像瀑布一样飞下来,人们四处逃命,就像美国电影里演的那样,每天嘣嘣嘣。。。。爆炸,爆炸,爆炸。童年我没有成为战争的受害者,但它使我对暴力有了更多的承受能力。
当日后观众们被影片中这些紧张、激烈而又逼真的画面所震撼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其实,这些场景就是永远封存在保罗•范霍文童年岁月中的记忆碎片。所幸的是,保罗•范霍文躲过了那场浩劫。于是,在一片焦土之上,诞生了那些日后让我们备受感动的创作萌芽。
1956年,保罗·范霍文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荷兰久负盛名的莱顿大学读书,8年后,他顺利地拿到了数学和物理的 双料博士头衔,这种头衔在世界级的导演中是极为罕见的。而在1965年,他应征入伍,加入了荷兰海军,退伍之后,保罗·范霍文开始正式走上他的导演之路。在随后的几年中,他分别执导了《在商言商》、《土耳其狂欢》、《娼妇凯蒂》等影片。
在这几部影片中,保罗将荷兰青年人和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的状态发掘出来,用真实大胆的镜头和直白的表现方式直指人们的内心世界,把那个时代人们之间的爱情观与现实社会结合得很紧密,这也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那时的保罗·范霍文一跃成为荷兰最受人瞩目的电影导演。但是,真正令他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还是那部《纳粹军旗下》。
在美国,保罗·范霍文就像每个初来乍到的导演一样,从小成本电影起步。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冷血奇兵》拍得没有什么特别,好在票房还让制片人满意,于是一部科幻电影的投资和剧本迅速的摆在他的面前。
后来这部险些被扔进火炉里的剧本被拍成了电影, 警察莫菲被人陷害,政府将他的大脑移植到一部金属躯体的铠甲之中。他变成了一部无坚不摧的杀人机器,机械的执行各种危险任务。然而,绝对不会被禁锢的感情和思维在这个躯体中被唤醒,一场新的惩恶扬善的故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