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命 想像梵高3
(2009-02-06 13:01:06)
标签:
文化 |
分类: 节目预告 |
1888年10月,印象派画家高更来到阿尔与梵高同住,这是梵高梦寐以求的。梵高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
荷兰演员温俊辉:有种疾病叫TOURETTE综合症,一些音乐家也患有同样的疾病,他们的创作灵感不断涌现,但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大脑和身体 ,所以有人说梵高也可能患有这一疾病。
梵高画过为数不少的自画像。耳朵缠着绷带的自画像更成为了他的某种标志。梵高为什么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在不同电影里,则有着不同的诠释。
焦虑加上过度劳累,让梵高变得有些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梵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
荷兰导演芭芭拉·布雷德罗:可能是因为他兴奋过度了,他想体验痛苦他也想体验对自己的怜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灵感,我想他已经习惯与痛苦同在了,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方法培植痛苦,高更走了,梵高在臆想的自我世界里泥足深陷。
1890年5月21日,梵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治疗。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梵高的死亡。
我身后的这幅作品完成于1889年,那时候梵高住在圣雷米,孤独和连续的创作让他的精神状况一直不太稳定。
7月27日是个星期天。梵高一早就外出写生。没人注意到他的异样。直到人们发现他一直没回来吃饭,才意识到可能出事了。在他经常画画的麦田里,梵高用一只左轮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胸膛。子弹并没有打中要害,梵高被人抬回家,可是他拒绝接受治疗。第二天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梵高床边,兄弟俩回忆起童年的时光......
7月30日,人们为梵高举行了葬礼,在他的棺木上,放满了灿烂的向日葵。
梵高的贫困与痛苦成就了他的作品。我们崇拜梵高,希望像他那样为心中的梦想而不屈不挠。可是在如今这个热闹纷乱的时代,又有几人能忍受他那样的寂寞和清贫?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森特·梵高是唯一并且不朽的。有关梵高的电影已经拍了不少,而且注定会有更多。遗憾的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似乎永远也没法真正接近梵高的内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