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峰丛里觅山人

(2008-10-13 12:59:45)
标签:

文化

预告:在瑞士,《海蒂》的故事流传已久;在中国,秀兰·邓波儿演绎的小海蒂家喻户晓,就让我们追随着海蒂的足迹去探访阿尔卑斯山民淳朴浓烈的生活。《世界电影之旅》2008年10月5日 18:30分为您奉献《群峰丛里觅山人》

 

一提起瑞士,我们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漫山遍野的牛羊,空气中弥漫着动听的牛铃声,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小木屋撒落在大山的各个角落,没错这就是瑞士最有特色的山区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瑞士山里人模样、个性等的种种揣测,怀着对他们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一起去走访这些欣赏着大自然的纯粹美景,过着悠闲日子的山里人。

 

瑞士一直享有阿尔卑斯山王国的美誉,在瑞士境内大约有58%的面积属于阿尔卑斯山区,瑞士全国地势高峻,平均海拔约1350米。宛如朱自清在他的瑞士散记中所写:稀稀疏疏错错落落的房舍,仿佛有鸡鸣犬吠的声音,在山肚里,在山脚下。那么,这些房舍的主人是谁?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阿尔卑斯山,曾被大诗人拜伦赞为大自然的宫殿,在它的东面绿草如茵的山坡上,你可以听见美丽的修女玛利亚领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放声高唱《音乐之声》;在它的东南面茂密的森林和澄澈的湖泊旁边,你能从空气中嗅到茜茜公主和约瑟夫王子的爱情芬芳,而在它的西边,也就是瑞士的国界内,则流传着一个可爱的牧羊小天使的故事,她就是小海蒂!

 

拍摄于1937年,由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主演《海蒂》在中国家喻户晓。故事就发生在十九世纪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小孤女海蒂被狠心的姨妈送去与寡居在阿尔卑斯山,性格孤僻的爷爷同住.之后又被姨妈卖到法兰克福的一个伯爵家中,给富家女克拉拉做玩伴。聪明善良的小海蒂不仅用自己的爱心融化了爷爷冷酷的外表,而且也帮助克拉拉战胜疾病,最终摆脱了轮椅。

 

这部影片仿佛为秀兰·邓波儿量身定做一般,她那灿烂的笑脸,似一束温暖的阳光吹进你我的胸怀。这个可爱、善良、善解人意的小姑娘,便是瑞士著名女作家约翰娜·施皮里塑造的——海蒂。她就诞生在瑞士的迈恩费尔德,海蒂村就坐落在那里。电影的成功,让每年来寻访海蒂的游人络绎不绝。

 

从迈恩费尔德经过一段蜿蜒的山路,海蒂之家就出现在眼前了。这个传统的阿尔卑斯山小木屋就是小说《海蒂》的诞生之地,因此大家都称之为海蒂之家。

 

海蒂之家共有2层,然而在木屋旁三头可爱的山羊首先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看过电影的人一定都会记得海蒂被山羊顶了个大跟头的场景,的确,有海蒂的地方怎么能没山羊呢。

 

当地导游:山羊?哈哈,这里有很多山羊,它们是非常特别的动物,我们并不能真的驯服它们,它们自己随意到处走,它们啃树,还会破坏一切东西,但是它们非常可爱,它们也是海蒂故事的一部分。

在小说《海蒂》中,海蒂每天都要和彼特去阿尔卑斯山放羊,约翰娜·施皮里以深厚的感情,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朴实淳厚的风土民情,而故事的灵感就来源于海蒂之家。想当年,女作家来到迈恩费尔德渡假,就住在如今的海蒂之家。房东家里有个6岁的活泼可爱的女孩,给予了作家无限的创作源泉。在那之后这个房子几易其主。

 

那个房子直到1998年还是住着人的,然后那家人搬走了,我们就决定在那里建立一个博物馆,因为那座房子就是乔安娜·施皮尔,《海蒂》这本书的作者曾经度假待过的地方,她就是住在那里产生的灵感写了这个海蒂的故事。然后我们决定把这里开业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我们把里面重建成1862年的样子,我们试图把它还原成《海蒂》故事发生时代的样子。

 

1895年,54岁的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施皮里完成了她的倾心之作--《海蒂》,这部作品描写了可爱的海蒂、牧童彼特和朋友克拉拉之间纯朴的、充满了爱的生活,让人的心灵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净化。这本书一经出版,便成为世界性的畅销书之一,百余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女孩的形象,主人公海蒂纯朴清新,像阿尔卑斯山上玫瑰色的朝霞一样给人以希望和温馨…  而书中对阿尔卑斯山上幸福生活的描写也令人向往。

 

走进海蒂之家,这里仍旧保持着19世纪瑞士山里人生活的原貌。一层简单陈列着一些俭朴的生活用具和古老的交通工具。(画介绍交通工具的使用)

 

沿着窄小的楼梯来到二层,这里就是海蒂的世界了。楼梯口是爷爷正在做木工活的蜡像,造型栩栩如生,电影中爷爷为海蒂做小椅子的画面不禁跃上脑海。     在这里爷爷的卧室,海蒂的卧室,厨房,客厅,储藏室一应俱全。

 

客厅里的蜡像是海蒂与彼特坐在桌前一起聊天的情景,储藏室里放着克拉拉使用的轮椅,厨房中的火炉,这一切都让人对海蒂的故事回味良久。

 

在海蒂之家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阿尔卑斯风情,但事实上海蒂村的其他房舍也都保持着百年来的风貌.

 

当地导游:是的,当然,大家的房子是同样方式建造的,但是内部设施变化了很多,我们有水,有网络,所有今天生活需要的东西,但你在这里也可以看到,村子还是跟以前是一样的。还是有很多老房子,我们都保护了它们,

 

沃韦和蒙特勒旅游局局长:当然它们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组成部分当然这也是推广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因此我认为要保留那种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瑞士类似海蒂村这样的山村还有很多,它们深藏大山却不与世隔绝,古朴无华却不贫穷落后。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夏莱木屋散落在群山环抱的小山谷中,它们是瑞士山区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时间将淡黄色的原木变成了黑红色,窗子上挂着雪白的挑花窗帘,窗台上用挖空的木头制成的花盆里盛开着一蓬蓬粉红色的鲜花,花园门口精心装扮的小风车,无不显露着主人们的独具匠心。

 

瑞士旅游局长:我们有一个联邦政府的机构去帮助人们保存这些东西,去重建小木屋,去维持他们的原状,但是仍然会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现代化设施,比如,它们会有电,有电视,有自来水,但是在外观上仍然保持着漂亮的小木屋样子。它也是瑞士的一部分,如果你在瑞士旅行,你会在不同的语区看到不同的建筑风格。

 

走出海蒂之家,海蒂纪念品商店也是人满为患。小说《海蒂》出版至今已过百年,却魅力不减,它先后被许多国家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制作成动画片和卡通书,发行量不计其数,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这其中不能不提的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巨作《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又名《小莲的故事》。影片秉承宫崎骏卡通电影的一贯风格,精致优美的卡通画面、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将阿尔卑斯山壮丽迷人的四季风光、朴实淳厚的风土民情以及一段至情至善的友情、亲情刻画得感人肺腑。宫崎骏作品无论是写实还是虚幻,体现和弘扬的都是最本质最纯朴的美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秀兰·邓波尔版,在瑞士知道的人却并不多。瑞士本国自然也不会放过如此绝美的题材,先后拍摄过好几版《海蒂》电影。

 

当地导游:是的,当然了,有很多海蒂电影,最老的一部是1952年拍的,那部也是在这个区域里拍摄的,……有一些本地演员参加,所以这部是我最喜欢的,最新的一部是八年前拍得,是《海蒂》故事的现代改编版。

 

拍摄于1952年的瑞士版《海蒂》最受当地人喜爱,相比之下,瑞士版的《海蒂》更加接近原著,更真实的反映了阿尔卑斯山民的生活。又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瑞士山里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让我们沿着小海蒂的足迹去走访这些远离了尘嚣的山里人。

 

接画与养牛场主人的见面握手

这祖孙俩是当地地道的牧民,如今他们经营着一家规模中等的奶牛场。与传统畜牧业不同的是,他们采取了圈养方式代替了放牧。

 

在瑞士与其他行业相比,农民们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收入。瑞士政府为了保护国家自然资源以及保持优美的乡村景观,不惜以高价收购农产品,于是瑞士农民才能依山从事各种农事,各国游人才能在旅途中享受一路绵延不绝的优美景致。

小孙子拿出机械化的设备熟练的挤奶,电影中海蒂挤奶的情景曾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事实上原来手工挤奶的方式现在已经较少使用了,不过人工挤奶作为游客的一种体验项目仍是很有吸引力的。

 

迈恩费尔德有很多农民,我想有二十户人家都是靠农业来生活的,也有人在库尔甚至苏黎世工作,也就是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距离,迈恩费尔德的生活质量非常高。

 

在迈恩费尔德除了海蒂之家,还有海蒂阿尔卑斯,那里就是当年海蒂和彼特放牧时居住的地方。从海蒂之家前往阿尔卑斯山的避暑小屋,大约需要步行两个小时才能到达。而当地政府也是适时的开辟了这条徒步路线,顺着沿途秀丽的风光前行,你不仅能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而且海蒂的气息也弥漫在整个山路上。在寻访途中,我们首先看到了海蒂喷泉。

 

这就是海蒂喷泉,这个喷泉是为纪念《小海蒂》的原著作者约翰娜·施皮里而建的,在她的小说中海蒂总会与牧羊的彼得停留在喷泉附近喝喝水,这个海蒂喷泉也雕塑出海蒂与小羊正在喝水的模样。

 

越过最后一条山丘上的小路,路的尽头就是就是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中那幕永远令人难忘的画面,小小的木屋立在远远起伏的山丘上,前面大片的草地上漫步的牛群,响彻山谷的牛铃声,木屋后方笔直高耸的成排松树,山风吹来,雾像轻纱般从谷底袅袅升起。

 

每年的六月牧民们带着自己的牛羊上山放牧,直到九月下山,这就是地道的阿尔卑斯牧民的生活,也是当年海蒂和彼得的生活。

 

这个小屋就是当年海蒂和彼得放牧时期居住的地方,如今这里的主人叫杰克,他在放牧的同时还负责经营海蒂阿尔卑斯。

 

杰克:非常高兴在这里认识你。

 

平时每天早晚都放羊、放牛,像今天游人多的时候,也会给游人提供一些吃的、喝的和一些娱乐设施。

 

那他知不知道,他现在的生活方式与海地和彼得时期的生活方式是否相同?

 

不是很相同,因为时代不同了。但是做的事情还大致相同,那就是天天放牧。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山民们可以享受到瑞士发达的交通系统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他们不再与世隔绝,他们的孩子可以同样接受教育,他们可以看到电影,但他们却能独享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宁静生活。

 

采访导游:这里的人看很多电影,在周边地区有五到六个电影院,你知道,人们也看很多DVD,我们看很多美国电影,还有欧洲电影,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还有意大利电影。

 

瑞士旅游局长:我们的设施非常好,即使你在很高的山上,总是还有缆车、火车、或者邮政巴士,带你下山,所以并不是非常遥远,而是非常发达的,人们很容易走来走去。

 

《海蒂》虽然只是作者约翰娜·施皮里杜撰的一个故事,却让人们对阿尔卑山民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当我们置身于其中,才恍然大悟,只有这种纯美的环境才造就了这样纯美的人物,这也难怪善良乐于助人的海蒂就诞生在这里。

 

 

 

用什么来形容海蒂村呢?它是那么宁静、纯粹、从容淡泊,仿佛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感受这个朴素的山村气息,令人久久梦绕魂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形容的也许就是这样的生活境界。下期节目我们将带您去了解一项惊心动魄的运动---登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