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当飞机开始下降的时候,就看见了红土高原的沟壑纵横.走出机舱的一刻,感受到了高原的冷冽与晴朗.在19度的傍晚回到自己的土地,觉得美好.
有雨的立交桥,纵横阡陌的道路,过分高耸的楼群和尖顶,明显已经刺痛了我的呼吸,我从在浦东机场落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止不住的咳嗽.在那个号称全中国最大的城市里,我行走和驻足,流连却没忘返.10:08分的东方明珠,6:32的外滩,19:57分的豫园.......还有晴朗的市政广场,黄昏的美术馆,有雨的地铁站,构成了上海印象.那些自以为是的嘴脸,那些清高的姿态,和抬头睥睨的眼神让我看见了一些人群的偏罅和无知.这无所谓,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只是略微多了一些对这个城市的印象罢了.

在哈根达斯吃贵得有理由的冰淇淋火锅,在新天地品尝贵得没道理的西餐,在街头喝香滑如许的杏仁牛奶,在地铁站门口捧着酸辣粉唏嘘,在离开前真正吃到上海本帮菜,喝到孔已己最爱的绍兴黄酒----石窟门.....上海好啊,上海大啊,上海都是高楼啊,上海真牛B啊!

小地方来的边疆人民真是大开眼界了!
俺是老粗,俺不怵!
在南京路从头走到尾一整天,在ZARA狂甩货,满足了所有购物天堂的向往,只嫌自己钱太少,卡太少.

听上海的朋友说,咱云南人在上海混得都不怎么样,既没同乡会,也不搞互相扶持和帮衬,女的大多在夜总会做小姐,男的几乎没有,要不就是没听说过,象朋友这样在上海当到某连锁酒店老总的可真是凤毛麟角了.
唏嘘之余,也只能无奈摇头,谁叫俺家乡好啊!这十里洋场还真不是我等之流混迹之处.不说也罢!

真正喜欢的是上海的老房子,那些1913年建的饭店,30年代的咖啡馆和一个世纪以前的殖民痕迹真真浸润了老上海的每一条街巷,那不是外滩的光怪陆离,不是陆家嘴的奇异高耸,只是100年来的沧桑和沉淀.并不向往2010年是否能来参加世博会,在乎的是没能生在30年代的十里洋场.喜欢的是美术馆里静静看画的面孔,喜欢的是可以抽动的百年老上海照片,那些公馆,洋楼,那些三十年代的电车,旗袍和凡斯林雪花膏.


如果一个城市的变迁是在见证一个时代的兴衰和一个国家的成败的话,那上海当之无愧的是近代中国的缩影,那条黄浦江割开了现代与过去,分出了历史与现在,见证了百年的沉浮与荣辱.

到来的时候,没有惊喜,离开的时候没有留恋,一切皆因那不是我的土地,没有沾染发肤的气息,没有搅动血脉的沉淀.
所以,到来,观看;所以,离开,不想,就这样,这是我和这个城市的距离与因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