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料收录]时间的灰烬——恶魔提琴手帕格尼尼

(2008-03-03 19:11:55)
标签:

杂谈

尼科洛·帕格尼尼(Nicolo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1840年5月27日逝于法国尼斯,终年不到58岁。
帕格尼尼是世界公认的最富有技巧和传奇色彩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对19世纪的音乐风格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资料收录]时间的灰烬——恶魔提琴手帕格尼尼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来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帕格尼尼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就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12岁时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学习。返乡后,每天大约用12 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13岁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又遍及法、奥、德、英、捷克等国。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法国著名小提琴家罗多尔夫·克罗采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无论到哪里演出都大获成功,收入颇丰,可是源源而来的金钱,又因他嗜赌的恶习而输的精光。据说他父亲也是个赌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为赌注输掉了。在帕格尼尼为演出无琴发愁之际,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国商人借给他一把瓜尔内里制造的名琴“卡隆珀”,这使演出大为增色,获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动,对帕格尼尼说:“这把名琴就送给您了,但请切记千万不可给别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余,一生遵守了这一约定。在他去世后,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将这把小提琴交于日内瓦博物馆收藏。
1801年起的五年间,他忽然隐居起来,据说在练习吉他和务农,也有人说是为了与一位年长而富裕的寡妇之间的恋爱而躲避起来。此间,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与吉他合奏的奏鸣曲。 1805年,23岁的帕格尼尼复出赴意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被拿破仑的妹妹莉萨·波拿巴·巴乔基聘为皮昂比诺的音乐指挥。三年合同期满后,帕格尼尼的踪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复出,在意大利许多城市举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1828年维也纳、1831年在巴黎和伦敦的演出均引起轰动。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马赛,然后去尼斯,并于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慑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梅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而帕格尼尼虽从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够辉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给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柏辽兹2万法郎。[资料收录]时间的灰烬——恶魔提琴手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备受疾病的折磨。他从小就病魔缠身,一生中几度死里逃生。46岁时,突然牙床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严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儿子于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后,他的演出越来越少。过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成了哑巴,只能靠儿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译来与人沟通,可见他一生的成就来得多么不易。

帕格尼尼是一位接触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为了隐藏自己独创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将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后,人们才将他的作品编辑出版,总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成钢琴曲;12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其中6首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声》。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他还创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种室内乐作品等。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當他首次離鄉時,曾意外的從一位不知名的法國商人手中,獲贈一把耶穌瓜奈里(又稱家農砲)小提琴。這把名琴其後成為他終生的至愛,在漫長的歲月中伴隨著他走過歐洲各大小城市,也為他贏得了巨富與名聲。他共蒐集了二十二把小提琴,其中最珍愛的,就是這一把帕,格尼尼死後一百多年來,人們稱這把琴為帕格尼尼的寡婦,這把名琴被深鎖於一個玻璃琴盒中,無人敢用之演奏,彷若那是對琴魔的褻瀆,也像是恐怕會遭到詛咒般的敬畏。


  話說這把琴是製琴大師安德烈瓜奈里的兒子耶穌瓜奈里1742年所製,是歷史上最傳奇的琴,不過瓜奈里有點皮,他做的琴像匹野馬般難以馴服,不過但一旦野馬認了主人,也就成了千里良駒。所以小提琴家用瓜奈里琴演出時,並不是在單獨的展現自己精湛的琴藝,而是兩個靈魂並列台上,一個是演奏家的靈魂,另一個則是小提琴的靈魂。


  1822年帕格尼尼受贈此琴,一生珍愛,連女人都自嘆弗如。帕格尼尼死後將此琴贈與熱內亞「永久保存」,但Genova政府卻因過度珍惜這把琴,便將它深鎖於展示廳,不料竟因通風不良與溼度等問題,使「加農砲」嚴重受損。所幸經過製琴師傅坎第(Candi)不眠不休的細心修護,「加農砲」竟然又起死回生,才使這把帕格尼尼一生最愛的「加農砲」重新獻身於音樂,不再深鎖玻璃盒中。

 

帕格尼尼的音樂

   傳說中他曾以靈魂賣給魔鬼,才能有如此傳奇之演出,也曾有人看到他手把琴弓放在弦上要拉奏的那一剎那,火花四射…。不管這些傳聞的真實性有多少,但不難想像他的確是造成當時一股「帕格尼尼旋風」。帕格尼尼的超凡絕技、浪漫的外表及生活風格,甚至他對賭博的狂熱,在在使他成為浪漫時代的象徵。許多人甚至認為,他是魔鬼與天才的化身。

 

   帕格尼尼大都演奏自己的作品,但有很多他的曲子在他生前很少被出版,西風推究其原因應是他所譜寫的作品,技巧非常艱深困難,一般小提琴演奏家不敢輕易嘗試曲子致使他的曲子流失了很多,帕格尼尼說過:「我有自己的一套指法,我作的曲子便是按照它來完成,若要演奏別人的作品,便必須重新設計。」可見他所編曲子的艱難,他剩下少數流傳下來的作品,啟示了許多後來的音樂家,給後人許多作曲的靈感,如李斯特就以他的隨想曲中的主題作了六首鋼琴練習曲,其中一首則是採自用了他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的曲調而成的「鐘」練習曲(La Campanella) 。布拉姆斯採用了他的主題作了兩首變奏曲,舒曼也改編了十二首練習曲。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by Paganini)便是以他的第24號隨想曲的主題所改編而成。

   西洋音樂史上,尊崇帕格尼尼是19世紀的“小提琴之王”和浪漫主義音樂的創始人。他不僅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擴大了它的表現力。他的樂曲和演奏更對後來的李斯特舒曼布拉姆斯白遼士拉赫-曼尼諾夫等人的創作和演技都有過深刻的啓發和影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