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罗严塔尔眼中的“教育资助计划”

(2006-11-06 18:43:35)
分类: 一日一杀

[原创]罗严塔尔眼中的“教育资助计划”

   (06年夏天,朋友约稿,很少写商业性的软件.不知道感觉怎样......)

 

古往今来,总是有一些喜欢成人之美的人存在的。他们或是慷慨解囊或是拔刀相助,成就了另一些暂时身处逆境人的鸿章伟志,也成就了中国数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文明。

 

不知道我将“ 教育资助计划”解释成“成人之美”是否有点避重就轻,我唯一能感觉的到的是:这几个字简单音韵下的深刻蕴含,远不是几句“应运而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就能带过的。

 

尊之为将,卑之为虏

 

第一次看到“教育资助,扶贫教育,失学青少年”之类的字眼时,我还很年轻,年轻到没法把一款的原装的高达机器人模型跟父亲小半个月的血汗联系起来。那时从来都没有想过会有人把可以上学当成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愿望,只是觉得新闻照片中那个辍学务农的孩子眼中有艰深而执著的渴羡,我现在都无法想象是怎样的欲望使他对另一种命运如此的期许和不倦。许多年后,再看这些字句的时候,已经能够深深了解到“教育资助”对于那些深些贫困的孩子们的意义:

获得“知识”或者可以说的更功利一些“学历”,这对于那些家境贫困得孩子们来讲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摆脱自身所处的状况的机会之一,是他们对抗自身贫困生活状态的直接途径。然而命运却往往把他们推向更深的绝境——贫困使他们与这次重要的机会失之交臂。看着那些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中途辍学的孩子,实在不想说那句老气横秋的话:如果不能和命运对抗,皈依或者背叛,又有什么意义?即使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完成学业的道路需要自己和家人历尽艰难,那些孩子仍旧用自己的坚韧的灵魂为未来前仆后继,带着稚气的明眸皓齿间迸发出无言的呐喊:梦想可以轻易被打破,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为之奋斗。而这时,“吉利教育资助计划”的出现也正是对那些在逆境中还没有放弃的孩子们最好的回应!

扶持起那些拥有无限潜质和希望的孩子便能扶持起一个民族全面复兴的未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吉利教育资助计划无疑是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战略中的一员大将。

自助者,天助之。我由衷的为那些因为经济困难而不得不搁置梦想的孩子可以获得读书的机会而感到的欣慰。然而欣慰之余,却陷入深深的忧虑,一个吉利教育资助计划,是否真的就可以尽数解救那些缺少学资面临辍学的学生?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仅占世界总支出的1.04%,却负担着全球正规教育在校学生的17.9%,人均教育公共支出仅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4。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在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教育支出排序中,我国名列第145位。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最近对北京8所大学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以上;在被调查的贫困学生中,有70%以上来自农村,其中又有57.6%的学生来自“经济落后地区”。调查表明,造成家庭收入低下的原因中,因属“边远地区”的占71.7%、“经济落后地区”的占37.7%,因“家庭人口多”的占15.2%,因“自然灾害”的占14.7%,因“家庭成员下岗”的占8.9......

区区一个教育发展基金会,一个吉利教育资助计划,何以面对这么多触目惊心的数字。相形之下,那些募集到的资金又显得怎样杯水车薪?

尽管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对这个资助计划给与全面的支持,但是可以募集到的资金跟贫困学生的数字相比较起来,又显得多么的卑微和无力??

 

暂且先不提什么百年大计、科教兴国。道义放两边,情字摆中间。单就从一个“情”字来说,就应当对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对策划这个教育资助计划并为其提供经济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深深的敬意。他们在那些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以希望之名赠与那些雏鹰飞翔之翼,用靡靡之音唱响圆梦之歌:

 

我们是为了享受华丽的生命才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的唇齿在启合之间构思无从构思的云雾,我们的眼睛在挣扎之际触摸无从触摸的涤水,我们的耳朵在徘徊之际接近无从接近的远山,我们的心在捶捶的每一刻计划难以计划的来日,来日未必方长,我知道你的船现在飘落到哪个地方,它在没有喘息的余地被推往更高的风浪,在那里凝视深处的安详河底,那是我永远随你而去的眼睛,我的眼睛是绵白的质地,轻易接受你的一切过往。

 

    我们需要更多像教育发展基金会这样的组织、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教育资助计划、我们更需要更多的愿意成人之美肯为圆那些拥有求学之梦的贫困学子慷慨付出的组织和个人!

 

[原创]罗严塔尔眼中的“教育资助计划”

远山朝露,草木清华

魂打电话向我约稿,拜托我写这篇关于贫困学生和教育资助计划的文字时,我正站在阳台意气风发的舔着一只长约九厘米的巧乐兹冰淇淋。窗外街道上穿超短裙时尚惹火的女孩晃着修长的双腿闲散的踩过不长不短的斑马线,胸前挂着新款的MP4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路口旋律精准的交通灯下,挂着昂贵牌子的私家车一辆辆刷刷的过;游戏杂志上刊印着微软公司新的一代游戏主机XBOX360每台3000元人民发行几个月中国销量超过万台的报价新闻;朋友打电话抱怨说给女友买一条K-GOLD新款的手链花了数千元;我电脑浏览器的网站上,也分明无误的写着许多贫困学生因为凑不齐一年几千块钱的学费面临辍学。早就知道生活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但是看到如此旱涝不均的景象,还是让我对生活感到由衷的失望。

但鲁迅先生很早就告诫我们: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种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事实也正是这样,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忙碌着许多顶着烈日找寻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的老师,同样也奋斗着不少为了凑足自己来年学费挥汗如雨的孩子。“命运”这东西虽说沉重,可看看这些人们就可以发现,有人能够自强不息的笑对艰难,有人也愿意默默无闻的雪中送炭。

一方斜斜的太阳照进来,我坐在靠窗口的电脑台前,有暖暖的伤感晒着我。想到书中说到“桃园”的时候往往会提到“ 世外”,似乎单纯而美好的东西都会处在远离城市,远离嘈杂尘世浮生之地。然而现实总没有书本上说的美好,圣经里的天堂,远不可能是偏远的山沟。那里的孩子想上学,就要披星戴月的翻过绵亘几里崎岖山路,即便这样严苛艰苦的教育条件,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奢望。青山绿树,皇天后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优越感,“经济落后地区”的帽子却将他们的乡土命运打下贫困的注脚。贫困,是的,贫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般残酷的字眼,穷乡僻壤的诅咒使得他们历尽艰难也不易挣脱禁锢这他们祖辈父辈的命运。但那些经历过贫困和浓厚乡土情怀洗礼过的孩子们,灵魂中有了更多的柔韧,更能承受苦难的荡涤,生活给了他们更多的启示:没有人应该因为贫困就而同情他们,或者正因为贫困他们在此生存就要付出更多努力。历尽艰辛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业考取更高学府深造的机会,却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得不面对痛失良机的现实。与命运对抗的过程是怎样的惨烈,心灵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挣扎,磕出大片的伤口,泪眼看就要汩汩的流。

这时,吉利教育资助计划的出现,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又是怎样的意义?只有经历过失而复得自己最重要东西的他们自己才能够清楚。

先有自强不息的凡人,之后才有厚德载物的君子。所有在逆境中勇往直前的孩子,都应当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的。

他们曾经经历的远离城市的乡土生活,他们曾经背负的贫困的命运会让他们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资助。

这样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亦悲亦幸,能歌能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